前天,位于海寧尖山的浙江鴻樂光熱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5萬臺儲能水箱自動生產線正式投產,裝備總投資4000萬元,核心裝備從德國進口。
與鴻樂僅百米之隔的桑樂太陽能,其全自動平板集熱器生產線去年年底已經開始生產,年產能達30萬臺,而鴻樂高效的儲能水箱將為桑樂配套,這意味著嘉興市平板太陽能產業鏈更加完整。與建筑節能結合發展,太陽能進城成為嘉興市太陽能產業困境中尋求突破的路徑之一。
終端市場萎縮
太陽能產業遭遇多重危機
據了解,嘉興市太陽能熱水器制造起步較早,僅海寧就集聚了600多家企業,擁有345條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生產線,是全國太陽能熱水器三大產業基地之一。但是近幾年終端市場的萎縮,讓很多太陽能企業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2011年,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開始遭遇寒冬;2012年是太陽能熱水器參與家電下鄉活動的最后一年,這一政策利好也將不再。
“隨著這幾年家電下鄉政策的推動,真空管的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市場已經出現階段性飽和,除了產能過剩外,太陽能企業還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增加等多方面的難題。”市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朱靈表示,預計今年太陽能行業的產值將比最高峰時下降近一半。同時從整體上看,嘉興市太陽能產業小、散、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這也是制約嘉興市太陽能產業繼續前行的一大問題。
今年6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高效節能太陽能熱水器惠民工程推廣實施細則,這一政策被視為是繼家電下鄉后又一推動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發展的重大利好。但嘉興市有數百家企業提交了申報材料,卻無一家入圍,這意味著嘉興太陽能企業將與這一政策盛宴擦肩而過。
建筑一體化市場巨大
目前,城市太陽能工程市場潛力巨大。全國多個省、市要求12層以下房屋需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全國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也已啟動試點,這意味著太陽能城市建筑一體化的巨大市場正在啟動。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去年7月,嘉興市被列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計劃到2013年底,嘉興全市新增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586萬平方米,對新建公共機構辦公建筑、保障性住房、12層以下居住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按國家和省規定標準強制性推廣利用一種以上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熱水供應,并納入監督體系,做到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嘉興太陽能“進城上樓”的步伐在加快,市太陽能行業協會針對城市建筑市場的應用,將選擇浙江桑樂、斯帝特、同濟陽光、家得樂、萬寶等企業,并邀請廣東五星作為綠色產品供應商,參與嘉興建筑一體化建設。近期,嘉興市將組織太陽能企業與房產商、建筑商對接,進一步推動建筑一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