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復蘇”成經濟復蘇主力
有專家總結說,歷史上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伴隨著科技突破,進而推動產業革命,催生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新興產業就成為拯救世界經濟的朝陽產業。在此次危機的沖擊下,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產業和信息產業等成為朝陽產業的代表。
當前世界各國均將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共有58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生態工程、調整結構和技術改造等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項目。這些加強低碳發展投資、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措施,貫穿著實現“綠色復蘇”的主題。
相對成熟的太陽能應用產業,尤其是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太陽能熱水器,成為這股新能源產業發展熱潮的主要參與者,也是實現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徑。
一年來,在太陽能下鄉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動下,太陽能產品的應用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采訪時發現,許多省市的農民家庭已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一些農民在新建房屋時甚至給太陽能熱水器預留了安裝空間。同時,地方政府繼續加大太陽能的推廣力度。如,浙江省實施百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利用計劃,并已把太陽能熱水器列入到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拿出5000萬元給予支持。
去年3月下旬,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與《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加快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筑領域推廣應用的政策和意見。中央財政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在大中城市中積極推進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在農村與偏遠地區發展離網式發電。相關人士指出,太陽能熱利用行業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使用量均居世界首位。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必將進一步促進太陽能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與建筑結合太陽能產業孕育“平板藍海”
業內人士給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過程劃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太陽能1.0時代,消費者自發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裝置,無論是美觀程度還是安全方面都無法得到保障;第二階段,前幾年進入了簡單相加的2.0時代,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嘗試太陽能工程化動作,于是,與建筑結合的分體太陽能熱水系統問世;第三階段,現在業內期待進入建筑一體化的3.0時代,實現太陽能系統與建筑一體化完美結合,太陽能熱水器完全納入部品體系,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技術成熟,延伸至采暖、制冷、中高溫應用領域。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主要有真空管和平板太陽能熱水器,其中真空管產品搶占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城市化的深化使得當代社會對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要求與日俱增,大面積占用樓頂、難以實現建筑一體化的產品特點使得真空管產品面臨著市場的挑戰。節能環保的低碳生活理念的強化,也使得消費者對太陽能熱水器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