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南通市太陽能光熱商標掛牌慶典
南通市太陽能產業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末,目前已成為南通市經濟社會發展新的亮點和增長點。南通共有太陽能熱水器及配件生產企業150多家,超過全省總數的五分之一,占全國總數的3.3%,是名副其實的“江蘇太陽能第一市”。南通市太陽能光熱商會,于2006年11月6日由原如皋市太陽能同業商會升格成立。已有會員企業100多家,會長企業6家。商會以“維權、自律、發展、橋梁、娘家”為宗旨,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依靠廣大會員企業,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激勵政策措施,強勢推進太陽能產業大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企業集群化
目前,南通市的太陽能產業已實現了企業集群化、生產專業化,從高硼硅毛坯管、真空集熱管、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集熱工程到安裝配套成龍,形成了一條集研發、設計、制造、包裝、營銷、物流配送、安裝于一體的完整的太陽能光熱轉換綠色產業鏈。經過“十一五”期間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南通市太陽能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桑夏、元升、力源、浴普、佳佳、奧斯特、奧克斯、陽明、熱寶、億家緣、今世緣等企業獨具特色,各領風騷,成為這個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常州
常州素以光伏產業的發展聞名,但近些年來太陽能光熱在常州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該地區太陽能企業一度形成了特色比較明顯的幾個“流派”:以永春、世界寶為代表的企業推行多品牌運作,OEM貼牌加工。以太陽寶為代表的走自主品牌路線,自行生產、自行銷售,主打品質牌,但因其在品牌宣傳上投入較少,品牌建設力度不夠,在行業的整體影響力還比較小。第三類是以貝德萊特為代表的出口企業,在穩定國際市場的情況下,開拓國內市場,塑造國內品牌。第四類是無自主生產線的純營銷公司。在常州太陽能產業發展初期,甚至是隨后的一段較長時間內,這四個主要“流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常州太陽能產業群的發展狀況。
常州市太陽能工程
然而,常州及周邊地區大部分太陽能企業,由于獨具的制造優勢、區域優勢,在受惑于當時制造帶來的利潤下,都傾向于來料加工、來單訂作的OEM貼牌加工,對強化自主品牌建設卻不夠重視。
近年來,隨著競爭的加劇,產業集群化、區域化特點越來越明顯,沒有品牌或品牌不夠強勢,區域產業就形成不了特色與氣候。常州太陽能企業過去的那些所謂“小富即安”的驕傲資本——“比浙江企業有質量優勢、比山東企業有價格優勢”,早已不復存在。這使得他們做得越來越累,部分以往紅紅火火的企業的市場份額大幅滑坡,有的甚至急劇縮小被迫退出。
常州市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
目前,常州大部分太陽能企業開始著手或者已經意識到“轉型”問題——樹品牌,重拾舊山河。可喜的是,常州的一些太陽能企業近一兩年轉型較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今借助節能減排、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政策東風,狠抓太陽能集熱工程。一直以“太陽寶”為品牌走專業品牌化發展之路的太陽寶公司,堅持“品質至上”的經營策略,逐步加大了對企業軟件設施的開發。
在太陽能熱利用上,常州太陽能企業在制造及配套上的優勢也很明顯。在武進區橫林、夏溪鎮,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也漸成氣候?,F在,常州市已有250多家集太陽能研究、制造、營銷為一體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新興產業鏈。以太陽寶、而今等為代表的太陽能企業有著多年的制造經驗,產能一度甚至可以比擬任何一家行業大品牌。以而今、盛來、貝德萊特為代表的太陽能企業,在太陽能熱水器出口貿易上表現不俗。隨著企業品牌意識的覺醒,一些廠家不僅在品牌建設上加大了力度,在硬件投入上也下了大功夫。
隨著政府大力推進建筑節能以及一些地方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政策的實施,以蘇、錫、常為核心的蘇南地區對太陽能熱水器的認知及應用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為常州地區太陽能企業乃至整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