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與進軍
正當眾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忙于如何提升終端銷量,如何發展工程市場之時,卻不斷有財團、投行和房產企業、中央空調企業與太陽界藍德智庫接觸,探析太陽能制冷、采暖和發電前景,并謀劃進軍這一領域。專注于低溫發展的太陽能光熱企業正在悄然失去一個更廣闊市場的話語權。
大多以太陽能熱水器起家的光熱企業,都知道太陽能光熱還可以向太陽能制冷、太陽能發電等更廣闊的未來發展,但因為長期拘泥于這一領域,反而顧慮重重:技術成熟不成熟?能不能實現產業化?能不能實現市場化?
而正當我們處于觀望狀態時,那些非太陽能熱利用企業卻已經躊躇滿志的大舉進軍太陽能制冷和發電領域。
2010年2月北京中航空港通用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并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工程樣機發電成功。
2010年12月大唐天威(甘肅礦區)10MW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在甘肅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2011年6月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投資20億元建設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由此切入太陽能熱發電領域。
2012年2月,由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益科博1兆瓦“模塊定日陣”聚焦光熱發電系統(簡稱“MH-CSP”)示范項目,在三亞基本建成并聯調試發電成功。
光熱發電“被”業外巨頭謀局
太陽能熱發電正成為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熱點。翻開世界太陽能熱發電版圖可以發現,目前太陽能熱發電站遍布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阿聯酋,印度,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等國家。
在這方面中國也不落后,采取政策鼓勵和引導光熱發電的切實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作為光伏發電后的一種新的太陽能發電方式,是一個新型的朝陽產業。目前,這一產業在我國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卻是新能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
2011年5月,中國國家能源局完成了第一個太陽能熱發電的特許權示范招標。該項目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規模為50MW槽式太陽能熱發電電站。國家能源局表示,希望通過大規模的特許權招標,以推動太陽能熱發電這個新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緊接著,2011年6月,國家發改委頒布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鼓勵類新增的新能源門類,太陽能光熱發電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更有消息稱,在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太陽能熱發電目標為2015年裝機達100萬千瓦,并在2020年達300萬千瓦。
其實國內企業早已敏銳嗅到光熱發電的市場前景。
2011年1月,以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發電項目開標為起點,大唐集團和皇明綁定的聯合競標體以0.93元每度的最低價成功中標,中國光熱發電之門正式開啟。
2011年4月,成都雙流中海陽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計劃于2012年3月竣工投產。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建設太陽能光熱發電聚光鏡、定日鏡生產線,預計產能可以滿足800MW太陽能光熱電站對鏡場的建設需求。
2011年7月初,中海陽與北京銀行、杭州銀行簽署了銀企合作協議,獲得計4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以支持其在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上的發展規劃。并以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為切入點,初期主要研發光熱發電設備。隨著國內太陽能光熱電站的發展,后期將逐步進入發電系統集成領域。
同月,由皇明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第一條高溫熱發電真空管生產線在山東德州隆重舉行奠基儀式,這是我國第一條高溫發電真空管生產線,完全知識產權開創了中國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產業化之路。同時皇明能生產菲涅爾式、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核心部件,其承建的“亞洲首座兆瓦及塔式熱發電站”,也將于近期并網發電。
2011年8月,由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金塔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正式獲得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建設內容包括完整的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重點推進拋物面反射鏡、真空集熱管等關鍵設備和部件的國產化。該項目也是金塔縣獲國家正式批復的第一個光熱發電項目,標志著金塔縣由單純光伏發電進入到全新的太陽能熱發電領域。
………………
林林總總,過去一年多,大唐在內蒙古、國電在新疆、華電在青海、華能在西藏都開始運作不同規模的光熱發電,有不同企業在四川、甘肅、寧夏等多個地區提出了數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規模從100MW到500MW不等。
但從光熱發電的勾劃藍圖中,作為太陽能光熱行業的眾多企業的集體缺席,很我們不經意間想起專業影像締造者——柯達的境遇。
百年柯達倒塌一個行業的教訓
作為全球影像行業曾經的霸主,柯達197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卻遲遲沒有向數碼影像時代轉型。直到2003年9月,柯達才正式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碼產品轉移;再到2009年6月,柯達才宣布其長達74年的KODAchrome彩卷于當年年底停產。
上世紀90年代,索尼、佳能、尼康等全力在數碼相機領域進行投入和積累,同時在技術上做了豐富的儲備,而柯達卻舍不得放棄高利潤率的膠卷業務,還在將膠卷業務和數碼相機業務雙軌運行。時過境遷,1997年后柯達再也沒有過年度盈利記錄。當柯達在21世紀全身心投入數碼相機領域時,對手的強大已經無法使柯達在數碼相機領域成為領頭羊。
無獨有偶,作為全球手機行業曾經一騎絕塵的領先者,諾基亞擁有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Symbian,如今卻在智能手機時代步履艱難。
對于未來行業方向的把控,企業戰略的抉擇決定著企業未來的興衰。作為光熱發現這一行業新寵,眾多專業從事太陽能的企業集體缺席使我們不禁“不寒而栗”。
太陽能光熱主導者,我們還有希望
其實,作為太陽能行業的專業人員都心知肚明,對于熱電事業的發展大都是“心有余、力不足”。原因有二,一是眾多企業對應用技術抱有懷疑態度,二是企業實力小,三是忙于應付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競爭,為了當前的生存無暇顧及未來。
而此時,很多非太陽能光熱企業卻率先進軍熱冷和發電領域。當面對幾十億,上百億的熱發電投資,我們是否還有話語權。
皇明集團作為全世界唯一可以生產光熱發電核心鋼管的太陽能企業,就此相關問題,皇明集團黃鳴董事長接受太陽界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皇明也感覺到很緊迫,機會很大,我們現在準備大力擴展實驗室。畢竟我們的生產能力不大,只有幾萬米。”
機會面臨著挑戰,也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企業。從現在看來,太陽能企業要想把握住這場行業發展大潮,面臨著諸多挑戰。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由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成本還高于常規電站,因此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推動,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指導和支持。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應考慮給予我國企業做集成電站的機會,國內企業只要完成3~4個商業項目,整個產業鏈就會比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