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是我國工業產業活動的主要空間載體,承載了數量眾多且多元異質化的企業,也建設有俗稱“n通一平”的給排水、供電、供熱和廢物循環等基礎設施。這些企業相互之間以及企業與基礎設施之間存在復雜的物質能量關聯和經濟關聯,形成一條或數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從而成為園區循環化改造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
我國工業園區數量眾多,規模不一,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差異明顯,但所有園區循環化改造都會面臨循環產業鏈的強鏈、延鏈、補鏈和穩鏈任務。如何對園區循環產業鏈進行診斷,準確掌握園區循環產業鏈的結構與功能狀況,是完成上述“四鏈”任務的關鍵。大量循環化改造實踐中暴露出循環產業鏈診斷水平參差不齊和嚴重缺乏系統方法指導等問題,包括:1)在分析過程中偏重園區循環產業鏈的整體功能,對循環產業鏈的具體結構特征認識不足;2)診斷結論偏重對循環化改造總體效益和存在困難等方面的定性判斷,對循環化改造的具體措施與改進方向支撐不足;3)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由于診斷環節缺少相應的規范,園區循環化改造主要依賴相對單一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審考核,難以引導園區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并落實相應的改造方案。許多園區只是簡單復制和照搬其他園區的已有產業鏈和改造經驗,不能因地制宜地的診斷出現循環產業鏈發展的癥結及背后存在的問題,導致園區循環化改造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標準的發布旨在建立工業園區循環產業鏈診斷的規范標準,給出工業園區循環產業鏈診斷的原則、流程、內容與方法,引導園區科學有序開展循環產業鏈診斷,進而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其發布與實施對于支撐《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和有關部門相關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國家標準《工業園區循環產業鏈診斷導則》界定的術語:
循環產業鏈。不同生產過程、企業或產業部門依據循環經濟理念、產業生態學原理和技術經濟關聯條件而形成的鏈式產業結構。這種產業結構是以物質代謝為紐帶,具有縱向閉合和橫向耦合的產業生態特征,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
循環產業鏈診斷。根據生態工業發展要求,從循環經濟角度對產業鏈的配置結構與過程、功能與績效作出判斷,查找產業鏈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為產業鏈優化提供系統分析基礎。
該標準所建立的循環產業鏈診斷流程:
循環產業鏈診斷包括四個步驟:診斷目的與范圍界定,清單建立,結構診斷與功能診斷,診斷結論與建議。具體步驟見圖1。
圖1:工業園區循環產業鏈診斷流程
診斷目的與范圍界定:主要明確開展園區循環產業鏈診斷的目的、范圍和目標。診斷目的是從循環經濟角度對產業鏈的配置結構與過程、功能與績效作出判斷,查找產業鏈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給出對象園區所希望達到的工作目標和績效目標,為產業鏈優化提供系統分析基礎。范圍界定需要確定診斷的時間起點與終點、對象園區的系統邊界與基本構成。診斷范圍與目標的確定需要在診斷過程中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
清單建立:建立園區、企業和基礎設施數據清單。園區數據包括:園區整體環境、經濟、社會信息;企業和基礎設施分布;產業結構特征等。企業數據包括:經濟數據;產品信息;工藝流程;原輔材料;廢物產生、排放與交換信息等。基礎設施數據包括:類型、規模、工藝、運營情況等。
結構診斷:根據上述數據清單,建立合適的評估模型,對工業園區循環產業鏈的關鍵組成單元、循環共生路徑、物質能量流動狀況和園區整體結構特征等信息進行評價的過程。
功能診斷:根據上述數據清單,建立合適的評估模型,對工業園區的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系統穩定性等功能屬性進行綜合評價的過程。
診斷結論與建議:基于結構診斷和功能診斷的結果,識別出當前循環產業鏈存在的重大問題,給出循環產業鏈診斷的結論和建議。同時,需要對循環產業鏈診斷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包括診斷的完整性、敏感性和一致性等,進一步反饋并完善之前的診斷分析。
該標準規定的結構診斷和功能診斷的內容及方法:
結構診斷的主要內容:包括關鍵組成單元診斷、循環共生路徑診斷、物質能量流動結構診斷、園區整體結構特征診斷。
結構診斷方法:需要首先識別結構特征,隨后對特征進行評估。結構特征的識別可以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定性或定量方法。當園區規模較小、資料不完備時,可以通過專家訪談等定性分析方式,識別園區內的關鍵組成單元、共生路徑、物質能量流動狀況,判斷園區整體結構特征。當園區規模較大、資料收集完善時,推薦采用網絡分析方法,定量計算節點中心性、共生路徑、所屬層級等個體特征,以及網絡規模、路徑長度、關聯度等整體特征。結構特征的評估可以采用經驗比對法或超級結構法。結構診斷可以借助于第三方專業診斷系統來完成。
功能診斷的主要內容:包括經濟績效診斷、環境績效診斷、社會績效診斷和系統穩定性診斷。
功能診斷的方法:經濟、環境和社會績效診斷可以采用指標對標或案例對標。指標對標是找到相應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評價指標、園區循環化改造指標、綠色園區評價指標或國際評價指標進行對比,找到績效差距;案例對標是選擇國內外類似區域的先進案例,找到績效差距。系統穩定性診斷可以根據信息完善程度,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進行評估。功能診斷可以借助于第三方專業診斷系統來完成。
文章作者
石磊 | 清華大學 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
朱藝 高東峰 |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