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獲批以來,張家口一直致力于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在各領域的使用,發展低碳經濟,引領綠色發展。未來,張家口不僅要成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示范區,還要成為能源高新技術創新的基地、電力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投融資模式創新的先導區。

張家口風力發電。資料圖
《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獲批
2015年7月2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新聞通氣會,會上宣布了《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成為第一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由國務院直接批復,對一個地級市來說是極為難得的,進一步確立了張家口在國內甚至世界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標志著未來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將走在世界最前沿,并深刻影響著國家“能源革命”的走向與進程,張家口的未來必將“風光無限”。

光伏發電。資料圖
張家口風電光伏資源得天獨厚
張家口位于我國‘三北’交匯處,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國家規劃的新能源基地之一。作為全國風能富集區,張家口市的風能資源得天獨厚,特別是壩上地區位于蒙古高原的東南側,海拔高度約為1500米至1600米,為蒙古高原冷空氣進入華北平原的主要氣流通道,風能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同時,張家口屬太陽能資源Ⅱ類區域,是河北省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年日照時數為2756—3062小時,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赤城、懷來等縣地熱資源蘊藏豐富,各種生物質資源年產量達到200萬噸以上,尚義、赤城、懷來等縣也具備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條件。
張家口啟動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
15年12月17日,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儀式在該市橋東區上海張江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舉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楊崇勇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
建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是國家部署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此,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示范區建設三年(2015— 2017年)行動計劃。該計劃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明確示范區三年建設的總體目標,后三部分明確每個年度的主要任務、工作重點、責任分工。到2017年,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體制機制、商業模式和技術三大創新將取得階段性突破;規模化開發、大容量儲能應用、智能化輸電通道建設、多元化應用示范四大工程穩步推進;低碳奧運專區、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業城、綜合商務區、高端裝備制造集聚區和農村可再生能源生態示范區五大功能區構架基本形成。
圍繞規劃提出的“三大創新、四大工程、五大功能區”建設的總體部署,我省以“三年”為一個時間段,對示范區建設進行探索推進。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安排,我省在去年年底前,全面梳理資源儲量、電網送出條件等方面情況,制定可再生能源總體發展規劃及重大項目建設等專項規劃,爭取國家對示范區可再生能源建設規模實行計劃單列。按照產業集聚、示范帶頭、先急后緩等原則,科學謀劃布局五大功能區建設。我省還將設立可再生能源擔保基金,開展綠色信貸、股權投資基金和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可再生能源融資模式創新。同時,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新能源公共交通網絡建設。
到2017年——張家口兩成電力消費來自可再生能源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2015-2017年)》(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按照該計劃確定的目標,到2017年,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1280萬千瓦,新增裝機580萬千瓦,其中,新增風電裝機26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00萬千瓦、光熱發電裝機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15%,20%的電力消費來自可再生能源,30%的城市公共交通、15%的城鎮居民生活、20%的商業及公共建筑用能來自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達到410萬平方米。

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