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陽能熱水器已經為很多北方人家解決了冬季用熱水的問題。 新華社發 |
過去,一到冬季,南陽人就會為洗菜洗碗發愁。自來水冰冷刺骨,一個冬天下來,為了省錢不愿燒熱水的人家,雙手都會被凍裂。
而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解決了這個北方城市的冬季用水問題,在這里,沒有人因為“影響景觀”或“可能鑿穿墻體”而被禁止使用,相反,農民購買太陽能熱水器,政府還補貼13%。
有熱水,洗好的菜像美玉
大年三十下午,陽光燦爛,李叔老兩口在廚房里忙碌。
廚房里熱氣騰騰,蒸汽繚繞。爐灶上,一邊架著大蒸鍋,在蒸饅頭,蒸花卷,蒸包子;一邊在“過油”(南陽俗語,油炸各類食物),炸丸子,炸蓮藕,炸麻葉(南陽一種小吃,一種灑滿芝麻的油炸薄餅)。李叔忙得不亦樂乎。
洗菜池邊,老伴兒張姨也在忙著洗菜。按農歷,現在還是寒冷的冬季,往年會冷水刺骨,要洗菜,最多就是放滿一池子冷水,隨便泡泡。現在,水龍頭里汩汩流出的熱水,張姨洗菜就特別仔細,摘根,去泥,掰葉片。
張姨說,“這洗好的菜,像咱南陽的碧玉和白玉,看著都讓人歡喜。”燦爛的陽光照在老人臉上,也透著一股喜興氣。
一個多小時過去,作為多年的鄰居和世侄,記者也幫兩老掃好了地,貼好了春聯;用熱水洗抹布,擦干凈了家具。老兩口也忙完了廚房里的活,張姨端出了李叔的勞動果實,一定要前來“拜早年”的記者品嘗:丸子是黃豆芽餡兒,外焦里脆;炸蓮藕則外表金黃,內里潔白,咬一口,齒頰生香;麻葉則滿口爽脆,吃起來嘎嘣嘎嘣響。
被太陽能改變的生活
68歲的李叔解下圍裙說,“你坐,我渾身油膩,要去洗洗。”在和張姨的閑聊中,記者得知,現在連洗菜和洗抹布都能奢侈地用熱水,得益于在外工作的兒子為他們購置了一臺太陽能熱水器。
作為北方的一個地級市,過去,一到冬季,南陽人就會為洗菜洗碗發愁。自來水冰冷刺骨,一個冬天下來,為了省錢不愿燒熱水的人家,雙手都會被凍裂。洗菜洗碗,這種平常的小事,在冬天卻成了一樁讓人“害怕”的大事。更別說洗澡,因為家里沒有熱水器,要到街上的大澡堂去洗,一是費事,二是滿池子的油膩,還有浴室里那股味道,也“恁(太)咯臆(別扭)”。后來,有了用液化氣的熱水器,費錢不說,還不安全,有一次,李叔忘了開換氣扇,差點中毒。前幾年,兒子給買了一臺電熱水器,用著倒是方便,但太費電。兩個月前,兒子說春節要值班,不能回來過年,但是送給他們一個禮物,就是托朋友代買了一臺太陽能熱水器。李叔是南陽市委的退休干部,他說,現在南陽人用太陽能的“多得數不清”。
記者到大街上實地察看,果如李叔所言,抬頭看,幾乎每棟樓頂都密密麻麻布滿了太陽能熱水器。路邊的大樓高低不一,參差不齊,但無一例外,樓頂都布滿了“太陽能”。不光是城區,城南郊區的民居屋頂也密密麻麻布滿了太陽能熱水器。
南陽處在亞熱帶和北溫帶交界處,全年光照時間僅約2000小時左右。10年前,一般的市民要洗澡,還是要泡大澡堂。廣大的農村,過去則根本沒有浴池,許多人家,除了夏天能在小河里洗洗,其余季節,則根本談不上沐浴;有些條件好的,就進城來洗。直到上世紀90年代,農村才零星有了簡陋的浴池。
但是近幾年,南陽對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遠遠超出了廣東一些城市。沒有人因為“影響景觀”或“可能鑿穿墻體”而被禁止使用,相反,農民購買太陽能熱水器,政府還補貼13%。究竟有多少南陽人在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就記者所見,可以說是“琳瑯滿目”,“鱗次櫛比”。而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廣東,全年日照時間約3000多小時,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率,目前還不超過10%。
夕陽西下,滿街飄香,已經有散亂的鞭炮響。南陽人就要迎來新春佳節了,陪伴他們的,有滿樓頂的“太陽”。記者決定,過罷春節,也給爸媽買一臺太陽能熱水器,替代家里的電熱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