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案例|中國石油大廈(北京)
時間:2020-07-15 來源:北京市住建委
分享到
前言

中國石油大廈(北京)坐落于北京市東城區東二環北段西側,由北京華昌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于2012年9月獲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定的三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運行)。

工程概況

中國石油大廈(北京)建設用地面積2.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4.49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5.59萬平方米;地上22層,地下4層,建筑高度約90米。大廈規模龐大,功能齊全,設有辦公室、會議室、報告廳、會見廳、展覽廳、餐廳、數據中心、油氣調控中心等區域。大廈的建設充分采用了綠色技術及材料,是一座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的辦公及生產指揮大樓。建筑外觀圖見圖1所示。

中國石油大廈(北京)于2004年11月開工,2008年8月竣工,工程總投資17.58億元。

 

 

 

綠色建筑特征

 

3.1 節地與室外環境

本項目在狹長的地塊內分散布局,大廈由A、B、C、D四座組成,每座均呈字母“L” 形,加大了建筑與自然的接觸面,盡可能滿足了建筑主體的南北朝向,改善了建筑主體的自然通風與采光,空氣在各樓之間形成環流,有利于組織場地通風。

本項目位于城市主干道(東二環)一側,屬于4a 類聲環境功能區,經過場地噪聲檢測,晝間平均噪聲62.8 dB,夜間平均噪聲53.6 dB,場地噪聲符合標準要求。

本項目外圍護結構采用了玻璃幕墻,其材料反射比滿足《玻璃幕墻光學性能標準》的要求,同時在玻璃幕墻外表面垂直鑲嵌的石材可有效遮擋部分光線的反射,進一步減少了對周邊建筑和行人的光污染。

本項目位置交通便利,大廈周邊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的公共交通站有3個,公交線路共計30余條。此外,大廈地下設置專用通道直通地鐵站,為員工低碳出行創造了便利條件。

本項目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間,建筑地下面積5.59萬平方米,占地面積 1.03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占地面積的5.4倍,地下空間主要包括報告廳、辦公用房,設備用房、車庫、服務及管理用房等等。

3.2 節能與能源利用

大廈的外圍護結構采用了雙層內呼吸式玻璃幕墻,外層玻璃為TP8+12A+TP8雙銀Low-e鍍膜玻璃,內層玻璃為單片玻璃,內外層玻璃之間距離為200mm,其間設有陽光跟蹤型電動百葉系統和智能通風系統,圍護結構綜合傳熱系數經過實測達到1.1~1.2 W/(m2.K)。

陽光跟蹤型電動百葉系統能夠根據陽光照射變化自動調整百葉的開啟角度,不僅能夠有效遮擋陽光輻射,還能最大限度的引進自然光線,兼顧空調和照明的能耗均衡,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智能通風系統回收了排風能量,大廈室內的排風口與玻璃幕墻內外層玻璃空間相通,夏季空調系統制冷時,幕墻中空部分流通室內排風,通過機械通風裝置在兩層幕墻中間形成負壓,抽走因太陽輻射而被加熱的空氣,排風的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大廈的冷源采用了冰蓄冷系統,系統配有三臺離心式雙工況雙蒸發器制冷機組,另配有兩臺多機頭磁懸浮式冷水機組作為基載主機。經過實測,離心式雙工況雙蒸發器制冷機組在實際運行工況下的制冷性能系數在5.0以上,多機頭磁懸浮式冷水機組在實際運行工況下的制冷性能系數在6.0以上。

 

大廈的空調末端采用變風量全空氣系統,辦公區域空調系統并聯布置,每六層劃分為一個系統,由兩臺空調機組負責,并通過變風量末端裝置送入房間。根據房間的負荷特性,項目選用了單風道型、并聯或串聯風機動力型變風量末端裝置。送風末端采用高誘導比的低溫送風口,將低溫的一次風直接送入空調房間,獲得良好的空氣分布特性。

 

大廈的新風系統也采用變風量系統,每臺空氣處理機組新風入口均設置兩路新風管,其中一路在全新工況運行時開啟,另一路裝有變風量BOX裝置,用于最小新風工況運行。過渡季節時,開啟最大新風量的風閥及相應的排風閥,關閉最小新風量的變風量裝置,實現全新風運行工況。新風系統利用室內回風的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值自動調控空調新風量,確保室內空氣清新,實現室內空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小于0.07%。

大廈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了集中控制,無線遙控,電腦控制,定時控制,網絡控制等多種控制方式,并提供燈光軟啟、調光、亮度記憶、場景記憶等智能化操作和管理。對于辦公區域,照明控制采用數字式可尋址DALI系統實現單燈單控,并在紅外傳感器與光照感應器的輔助作用下,實現照明系統的全自動化控制,做到人進房間自動亮燈,人離房間燈光自動延時熄滅,同時照明系統可根據具體房間的進深,并結合遮陽百葉的開啟度及天氣的變化情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對光源進行梯度調節。對于會議室、報告廳等區域采用情景模式的控制方式。經過實測,大廈采用智能照明系統較采用常規照明系統的照明節能率達到40%~50%。

3.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大廈采用中水回用技術,中水機房位于地下四層,原水水源為大廈衛生間、浴室廢水和經油水分離設備處理的廚房排水,中水處理采用生化處理與物化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工藝,生化處理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物化處理采用雙介質過濾器二級處理,處理后水質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要求,中水用于綠化灌溉、沖廁等等。

3.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大廈采用了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的組合結構技術,工程從B1層插入鋼柱,設計上考慮了組合結構節點,將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巧妙配合。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大廈室內裝飾大面積采用工廠預制的方式,現場裝配,免維護,可拆卸,室內屋頂采用可拆裝的巖棉吸音板及金屬活吊頂,地面采用可拆卸的鋼制網絡地板,隔墻采用可拆裝的成品隔斷。本項目建設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絕大部分均來自北京,同時鋼材與玻璃等材料的大量使用使本項目的可再循環材料使用比例較大。

大廈采用了中央碎紙系統,將各終端銷毀的文件碎屑經密閉管道混合氣力輸送至地下室機房,機械打包送至造紙廠回收再利用,以防止辦公廢舊文件及圖紙在銷毀過程中失密,并能提高其回收價值。

3.5 室內環境質量

大廈采用多功能空氣凈化裝置凈化室內空氣,使回風與新風集中通過空調機組的凈化裝置進行過濾、紫外線殺菌、活性碳除味、雙級高壓靜電除塵,確保室內空氣在潔凈度、新鮮度、溫度及濕度等方面的綜合效果最佳。

大廈中庭、側邊庭及群樓頂層的玻璃屋頂可自動開啟,除滿足消防自動排煙功能外,過渡季節可以打開頂窗進行自然通風,夏天可自動排熱,風雨沙塵天氣能自動關閉。

大廈在熱壓作用下,中庭與側邊庭內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通風,且各樓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空氣循環,換氣次數為15次/h;在過渡季和夏季主導風向下,公共空間頂窗處均處于負壓區,風壓作用不僅未對公共空間內的自然通風產生負面影響,反而對熱壓作用有所促進,其換氣次數分別為16次/h和15次/h;建筑中庭、邊庭布局與門窗位置安排合理,能有效的利用熱壓進行自然通風,在過渡季和夏季均利用自然通風改善室內環境。

大廈全面考慮了方便殘疾人的措施,垂直電梯可使殘疾人到達各層每個房間,電梯廳設有方便殘疾人的按鈕,智能電梯系統會將殘疾人分配到的客梯的梯門開關速度變慢,并且減少該客梯乘客的數量。在大廈首層、二層、三層設計了殘疾人專用廁所。

大廈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在主中庭東西立面采用了點支式雙索幕墻結構,使主中庭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同時這種結構外形簡潔均衡,在滿足受力的前提下實現了最低的材料消耗。大廈在地下餐廳東墻窗外設置下沉庭院,改善就餐環境并營造場區生態環境。

3.6 運營管理

本項目物業公司為中油陽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物業公司按照ISO14001認證體系進行管理,該物業管理公司借鑒中石油煉油、化工生產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引入“崗位責任制”、“四有一卡”、“全面質量管理”等管理方法,以工業化標準來管理大廈設備設施,使物業管理精細化,使設備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滿足物業服務各項需要。

大廈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統采用物聯網架構,通過網絡實現對大廈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火災報警系統、通訊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智能系統的網上集中實時監測和控制,實現了子系統的聯動功能,提高了大廈的綜合自動化水平,同時通過開放的基于標準協議的各種接口的平臺使各品牌產品得以集成。

 

 

大廈的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實現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在對建筑物內絕大多數系統設備的運行狀態實行監控的同時,對運行參數實行精細調節,出現故障及時報警。系統反應迅速、靈敏、準確,為物業超前服務創造了條件。

 

 

 

 

 大廈的安全防范系統建全方位、立體化,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架構,形成了視頻監控、防盜報警、門禁控制、停車場管理、在線巡更、周界防范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技術防范系統,實現了人防、物防與技防的統一與協調。

大廈為了減少二次污染,樓層不設垃圾存儲間,同時為了提高樓內環境品質,辦公垃圾采用獨立的輸送管道收集,該系統能就地自動化控制,在每層垃圾間設置一個垃圾投放口,垃圾投放口配有帶保險鎖和安全指示功能的密封門,設置專用管道和風動主機房,自動將負壓收集的辦公垃圾集中壓縮到地下室專用集裝箱內,夜間用專用垃圾車運至垃圾處理廠。大廈的中央吸塵系統適合對網絡地板上敷設地毯的地面清掃,每個吸塵口均設有微動開關,不僅能及時的給主機發布啟動指令,還能記錄每個吸塵口工作的起始時間,為物業對保潔人員的考核提供了數據依據。

大廈制定了完整的設備維護保養制度,有目的性地針對強電、弱電、消防、電梯、給排水、土建、空調等項目及專業做出了細致的檢查內容、保養內容,以及檢查保養標準,并編制了檢查時間及記錄。

建筑能耗分析

總能耗:中國石油大廈(北京)是一座辦公及生產指揮大樓,大廈內設有數據中心、油氣調控中心等工業用途功能區域,除去此部分區域能耗,大廈2011年度的年耗電量為23780120kW.h,年市政供熱量為75760GJ;在大廈的年耗電量中,空調系統耗電量為12030280kW.h,照明系統耗電量為5354240kW.h,動力設備耗電量為2524680kW.h,辦公設備及其它耗電量為3870920kW.h,大廈的年單位面積耗電量為126.5kW.h/m2.a。大廈的電耗構成比例見下圖。其中,大廈的空調系統包括制冷機組、空調水泵、空調末端三部分,三部分的年耗電量及耗電比例見下圖表;照明系統包括辦公照明、走廊照明、大廳照明、大空間照明、應急照明等系統;動力設備包括大廈的各功能電梯、通風機等;辦公設備及其它包括大廈辦公室內設備、室內加濕除濕機、垃圾處理設備等等。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空調系統能耗占大廈總能耗比例較大,約占51%,一方面是由于空調系統包含設備較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廈對室內舒適性要求較高,同時大廈的空調系統節能潛力較大,通過系統優化運行管理等方式來降低空調系統能耗。

總水耗:經統計與計算,大廈2011年度的年用水量93330噸,非傳統水用量37392噸,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40%。大廈的月總用水量及月中水用水量見下圖。

 

 

成本增量分析

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主要由節能節水的技術應用,室內舒適環境的創造,以及高效運營的系統搭建等方面構成。在節能技術上,大廈主要采用了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的外圍護結構體系,以及與智能遮陽系統、智能排風系統的結合,同時大廈采用了高能效比的制冷主機;在節水技術上,大廈采用了高效的節水器具并配有建筑中水回用技術;在室內舒適性方面,大廈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統及全凈化空調系統等,不僅創造了舒適的室內環境,同時節能效益顯著;大廈應用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統為大廈的高效運營管理創造了便利條件。經過工程決算統計,大廈綠色建筑總增量成本為12947萬元,單位面積增量成本為640元/m2,綠色技術的應用使大廈年節約運行費用為1350.0萬元,投資回收期9.6年。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統計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采取的關鍵技術/產品名稱

綠建技術單價

基準建筑技術單價

單位

應用量

增量成本(元)

雙層內呼吸式玻璃幕墻

2300

800

元/㎡

45460㎡

6819萬

中水系統

350萬

0

元/套

1套

350萬

節水器具(感應龍頭、感應小便器等)

118萬

40萬

元/套

1套

78萬

節水灌溉

20萬

0

元/套

1套

20萬

高效制冷機組

1200萬

700萬

元/套

1套

500萬

數字化智能照明系統

及高效燈具

2200萬

150萬

元/套

1套

2050萬

中央碎紙系統、中央吸塵系統、垃圾處理系統等

600萬

0

元/套

1套

600萬

中央集成管理系統

3000萬

500萬

元/套

1套

2500萬

綠色檢測

30萬

0

元/套

1套

30萬

合計

12947萬

小結

中國石油大廈(北京)在“綠色、科技、智能、舒適”的建設目標和“先進適用、系統配套、整體最優”的指導原則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綠色環保理念,通過對眾多綠色技術的集成,嚴謹施工,周密調試,建設成了一座基于物聯網架構的綠色技術集成示范建筑。中國石油大廈(北京)獲得的獎項有:建筑能效測評等級三星級,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筑工程一等獎,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大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智能建筑(科技、節能、環保)創新工程等等

【稿件聲明】:
文章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僅為傳播信息,不意味著贊同文中的觀點或證實文中的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盡快刪除。本網站標注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CCMSA清潔供熱分會。

  • 相關文章:
  • CopyRight 2022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