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塘縣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縣實施了農村通村公路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牧民定居行動計劃等,各項民生工程的實施,很大程度的改善了當前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
2008年,由巴塘縣人民政府開展的農村太陽能利用推廣、太陽能下鄉工程在巴塘縣全面展開。農牧民群眾每家只需花1000元,就能在自家安裝上一套市面價值3000多元的太陽能熱水器,在冬天也能洗上熱水澡。農村太陽能利用推廣,“太陽能下鄉”工程的實施,讓巴塘縣民生工程不斷升級,寫好了民生工程的“續集”。
近日,筆者跟隨三資辦和太陽能公司負責人深入該縣中咱鄉、亞日貢鄉、地巫鄉檢查指導太陽能工程實施和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情況,在檢查中看到,老百姓反響熱烈,積極擁護,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率達100﹪。
在采訪中,一位老人激動的說,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使用,熱水洗澡、熱水拌飼料、喂牲畜、極大的方便了他們的生活,更主要的是極大的節約了每年薪柴的使用,不用再上山砍柴,破壞生態,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讓他們享有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據巴塘縣三資辦負責人介紹,為配套實施國家“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宣傳節約能源、開發使用新能源的理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弱勢群體生活質量,我縣于2008年率先在地巫鄉實施了農村太陽能利用推廣工程。2009年,在全縣推廣,覆蓋全縣五區一鎮十八鄉,每戶安裝一套價值3000多元的太陽能熱水器,政府為每戶補助2000元,農牧民群眾每戶只需1000元。截止目前,全縣共計安裝4246臺,群眾集資共計420多萬元,政府補助840多萬元。
據悉,農村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使用,水溫最高達到98℃,即使在-10℃的冬季,農戶也可以用上65℃以上的熱水,不但方便省力,也節約了能源,極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巴塘縣“太陽能下鄉”工程,寫好了民生工程的“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