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3點,天普辦公大廈,天普新能源公司總經理李仁星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太陽能行業在開發商心中有很多誤解,認為這個產品是政府強買強賣,所以開發商不重視,導致采購環節惡意比價,最終造成系統不好用。“除了市場層面的拓展,我們也在思考太陽能產品的品牌形象問題;讓更多層面的人了解太陽能,分享一些好的案例。”
其實,市場上也不乏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優秀的工程項目。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了解,2017年年初,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大興區榆垡定向安置房,關注戶型、建筑材質等各個細節。該項目也是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的優秀案例。不僅如此,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大興區榆垡鎮定向安置房太陽能熱水項目也得到了新聞聯播等媒體的聚焦關注。
“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中國房地產報:天普目前的市場分布情況如何?
李仁星:天普目前的公建項目超過地產項目。說實話,公建項目的利潤稍高,競爭相對激烈,太陽能企業參與過程中比較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實施。開發商工程領域則不同,我們施展的空間很小,一般是開發商和設計院做出方案,我們就照著實施,很難做出彩。不過,雖然開發商工程項目利潤低,但體量大。未來隨著開發商集中度的增加,戰略合作集中采購量的增加,會讓很多太陽能小品牌失去生存土壤,提高太陽能行業的集中度。隨著太陽能行業企業數量變少,大品牌企業市場份額提升,有利于行業回歸良性競爭。
中國房地產報:據了解,也有很多做綠色建筑的開發商在深入研究太陽能系統?
李仁星:太陽能系統對開發商而言還是相對比較難的,因為太專業。太陽能產品直接改變了開發商的工作習慣。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必須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施工,所以設計院要配合太陽能企業的設計,但設計院過去并沒有這個類別;開發商過去也沒有這樣的習慣。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由于各方溝通磨合不到位造成的事故隱患,出現了系統安裝后被拆除,安裝后被當作擺設的事情。各方的磨合目前仍處于交學費的階段,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現在情況也在慢慢好轉。
“太陽能與任何常規能源不沖突”
中國房地產報:目前國家正在力推煤改清潔能源,對太陽能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
李仁星:煤改清潔能源是下一步太陽能行業的重點。現在政府將公共建筑市場開放出來,并且明確提出“多能聯動、多能互補”概念,建議采用太陽能、燃氣、電、熱泵等多能互補系統來解決農村地區、城鎮的供暖問題。為未來政策制定和地方政府決策提供了依據。
中國房地產報:天普作為太陽能行業的老品牌,介紹一下近年來的重點變化?
李仁星:天普專注于太陽能光熱領域20多年。2012年,我們發現,客戶對天普的訴求不僅僅在于熱水,對采暖、制冷、發電同樣有需求。基于客戶需求的變化,天普提出了新能源綜合服務商的定位,為客戶提供更具有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具體來說,就是用過去提供太陽能光熱熱水原理的理解,同時解決建筑、園區的采暖、制冷、電力問題,完全采用新能源技術,并且不受制于周圍市政管網的限制,用戶自主決定。
這并不是說新能源要完全替代傳統能源,我認為,新能源對傳統能源方式是很好的補充。在有條件建立集中能源系統的地方,目前來看,傳統方式的性價比仍具有優勢;但在燃氣管網不到位的郊區城鎮,新能源的優勢很明顯,不需要大批量的基礎設施,控制靈活,使用方便,目前發展勢頭很迅猛。
具體來說,太陽能光熱、光伏、熱泵是天普目前的三大主營業務。這兩年在煤改電過程中,天普連續兩年中標了北京多個區縣的空氣源熱泵項目,也印證了天普新能源綜合服務的品牌和實力。光伏和光熱在項目中都是利用屋頂資源,對經銷商、安裝商、服務商的素質要求相近,目前天普光伏業務也比較成熟,也為不少家庭用戶和開發商提供了專業服務。
中國房地產報:多能聯動模式應該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方向吧?
李仁星:對。太陽能產品本質是利用太陽能熱源提供熱量,但也有陰天沒有太陽的時候。我們目前的理念是太陽能一定要和清潔能源做系統配套。太陽能和任何能源方式都不沖突,無論是太陽能熱水項目還是供暖項目,都會選擇相應的輔助能源。熱泵是天普目前太陽能供暖項目選擇的輔助能源。
多能源應用太陽能的方式性價比比較高。比如,用燃氣、熱泵供暖,成本運行費用是25元,利用太陽能、熱泵供暖則是20元或者22元,太陽能初投資能夠通過節約供暖費算賬算出來。在這里有一點需要強調,在多能源項目中并不一定單一追求太陽能在系統中的主要作用。目前國外采用太陽能的大型采暖項目中,太陽能供暖的保證率往往在15%~40%,很少有太陽能供暖比例超過50%的。就是說,讓太陽能在充分發揮作用的時候,匹配最具性價比的比例。這一點太陽能行業要有理性認識。
“文旅項目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中國房地產報:能否講述一下天普未來的市場戰略?
李仁星:主要圍繞開發商工程項目和政府公建項目來著手。圍繞天普做新能源系統服務商的定位,開發商層面,從目前單一為住宅項目提供熱水服務,開始嘗試為單體園區提供熱水、采暖、制冷、電力服務,比如在京郊周邊地區、常規能源供應不到的地方上的一些別墅項目、文旅項目,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政府公建項目,目前為政府建筑提供新能源綜合服務,已經做了不少成功案例,下一步也會不斷完善分布式能源站產品線,為政府客戶從之前依靠政策推動來選擇產品,慢慢從產品性能、自身實力、系統本身來與常規能源做競爭。
中國房地產報:在天普的轉型發展過程中,談一下你的感受?
李仁星:2012年天普開始轉型,從解決方案方面重新梳理公司業務。從最初的光熱系統工程入手,到目前為政府客戶提供新能源綜合服務,從為老百姓零售提供熱水器,到提供光伏、熱泵,從過去產品供應商角度,即生產什么就為客戶提供什么,到慢慢變成用戶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這一系列的定位變化之后,發現公司面臨很多的不足。所以,企業架構、思維模式、人員安排、培訓等都發生了改變,可以說是全體員工重新二次創業的過程。到了2014年,天普轉型步入正軌。
從2012年到現在5年時間過去了,這5年也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過程,太陽能行業有將近一半的企業淡出了市場,或轉型或放棄,而真正能夠生存下去的企業,是那些聚焦用戶需求對自身業務重新整理思考,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做升級的企業。天普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走了一些彎路,但終沒有被市場落下,并且繼續引領行業,蓄勢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