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先要放出數升冷水
這款熱水器的發明者,便是民間發明達人張首鳴。作為一項創業項目,他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工程改造項目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而這個項目的核心,就是在現有太陽能熱水器上安裝一種裝置,有了這種裝置,太陽能熱水器便能達到即開即熱的效果。記者在張首鳴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上看到,這款裝置的學名叫“太陽能溫差自動循環裝置”,屬于太陽能熱水器配套裝置技術領域。
張首鳴說,這款裝置的發明不是偶然。
以往,張首鳴在使用太陽能熱水器過程中注意到一個現象:太陽能熱水器的貯水箱到出水口的距離較長,一般都在十米以上,出水管尚需穿墻過壁,轉彎抹角,難以對其實施有效的隔熱保溫處理,散熱嚴重。根據原理,貯水箱依靠集熱管對流傳導貯熱,當夜間陽光消失時,熱對流減緩停止,形成上熱下冷的水溫分布,貯水筒的底部總是會有一定量的對流傳導不充分的冷水存在。
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一個問題:除非連續使用出水,間隔使用時,總會有大量的冷水存在,這樣當開啟出水口后,先是冷水流出來,這個冷水量在酷熱的夏天不是少量,在嚴寒的冬天,甚至達到一個很大的量,少則幾升,多則十幾升,然后才會有熱水流出可以沐浴,這不但造成寶貴的水資源的浪費,給使用也帶來極大的不便。而另一方面,雖然目前也有利用循環泵強制循環達到上下水層水溫的溫差均衡,但電能、材質耗費較大,使用壽命不長,效果并不理想。這便成了張首鳴開展研究的動因。
即開即熱的熱水器,方便又節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張首鳴發明了這種可通過太陽能自動加熱來達到使用方便、節約用水的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溫差自動循環裝置,這項裝置包括一太陽能加熱箱,內置黑色彎曲金屬集熱管或真空玻璃集熱管,集熱管的進口與太陽能熱水器貯水箱出水管的底端相連接,出口經上循環管與太陽能熱水器的貯水箱相連接。
這項裝置的原理是,貯水箱下位較冷的水體,通過集熱管吸收的太陽能加熱后向上運動,不斷自動循環,最后逐漸達到貯水箱內上下水體及循環管道內包涵水體的等溫效果。按照這種原理,只要有日照太陽能和溫差的存在,這種自動循環就不會終止,無需電源驅動。同時,由于擴大了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面積也可起到增熱作用。而在張首鳴的實驗裝置里,還含有一套專利裝置,可確保無日照狀態下的熱水供應。
談及這項發明,張首鳴自豪地說,這至少在全國是唯一的一臺風雨無礙、全天候可供熱水的太陽能熱水器。在前天市人社局舉辦的創業推介會上,他的項目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一位來自富盛的業主高興地說,現在農村都要裝太陽能熱水器,用這個辦法解決冷水浪費的問題,實在太好了。
張首鳴告訴記者,目前紹興正在提倡節水,并為此實行階梯水價,如果這項專利能夠推廣,將在環保節能上為紹興作出不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