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隨即表示否認,但江蘇質檢院“承認”質檢過程中存在問題使日出東方陷于不利的境地,隨著黃鳴進一步“爆潛”,整個太陽能行業通過各種手段謀求“政策紅利”已成事實。
160個型號入圍之謎
“4天不可能出具160份惠民工程檢測報告”這是黃鳴最有力的質疑。
日出東方目前擁有太陽雨和四季沐歌兩個品牌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在今年6月實施的“太陽能惠民工程”中該公司共有160個產品型號入圍,占第一批入圍數目的近一半,這一數量遠遠高于同行。
此事引發了行業異議。根據通知要求,申請加入“太陽能惠民工程”的企業必須于6月4日向有關部門提交相關報告。短短4天的準備時間,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但日出東方卻偏偏做到了。
皇明太陽能技術總監張立峰表示,測試能效系數和產品型式檢驗檢測周期至少是5-7天,正常需要10天左右。因而對于短時間內江蘇質檢院一下出具的379份檢測報告和日出東方出具的160份檢測報告,張立峰表示質疑,他認為“短短幾天之內拿出上百份檢測報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黃鳴認為正是日出東方與江蘇質檢院聯合作假才能在短短四天時間里出局160份檢測報告。
對于黃鳴的指責,日出東方董事長徐新建出面回應,稱2012年6月惠民工程節能啟動前后,在其較長的反復爭論制定過程中,由于公司長期對國家政策的研究,“預見”國家為擴大內需會啟動太陽能光熱產品市場。
根據規定,進入目錄的產品若能確認銷售,有望拿到每臺100元以上的補貼,補貼總額約40億元。媒體推算,根據日出東方的入圍產品數量,日出東方此次共享受國家補貼750萬元。
“撇”而不“清”
爆出日出東方和江蘇質檢院聯合作假后,10月24日,黃鳴指出江蘇省質檢院報告的“三個疑點”,分別為檢測地點不符合法規、檢測時間未達到國際標準、檢測報告數量與江蘇質檢院測試能力嚴重不符。
和第一輪雙方交鋒時的態度不同,江蘇省質檢院態度此次卻有了戲劇性變化。10月28日,其在其官網發表聲明,承認“檢測時間”有誤,愿意重新對該批產品進行檢驗或商請有關部門指定權威機構進行復檢。
對此,黃鳴進一步指出江蘇省質檢院“根本上是在造假”,稱日出東方太陽能實驗室3月進行檢測時未在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進行備案,彼時怎么能進行檢測?
這就意味著江蘇質檢院已經承認在對日出東方產品的檢驗過程中存在問題,至此,黃鳴所指的日出東方與江蘇質檢院質檢的“聯合關系”已經瓦解。
日出東方董秘劉偉對媒體表示,黃鳴混淆了概念,日出東方的實驗室早在2011年就獲得了國家認可,愿意隨時復檢,“愿把公司的產品和皇明同型號的產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檢驗”。
除正面回應黃鳴指責“日出東方的實驗室不具備檢驗資格外”,日出東方還極力與江蘇質檢院撇清關系,對江蘇質檢院提出的“報告不符合相關規則中對第三方的要求”一說表示堅決不認同,并稱由于江蘇質檢院的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將保留對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日出東方稱“作為被檢測方,不存在主觀和客觀故意的弄虛作假,有關本次檢驗報告中的問題,責任不在企業”,并表示,公司的產品經得起任何形式的抽檢和復檢。
對此,黃鳴指出,在江蘇質檢院承認“非第三方”檢測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日出東方公然在公告中說謊否認“非第三方”,是習慣性造假。他同時還質疑日出東方用非公平的手段得到的上市機會。
政策紅利鋪路
11月4日,在搜狐企業家論壇2012年會上黃鳴對近期“揭秘行業潛規則”再次表態,中國光伏業成敗全由政策決定。而日出東方近幾年來無疑是獲得“政策紅利”最多的企業。
2008年之前,皇明太陽能是該行業的第一品牌及市場占有率第一。但從2008年起,日出東方超越皇明,在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中占有率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
日出東方連續幾年獲得高速增長和國家近年來密集的行業政策不無關系。此前,“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太陽能產品推廣型號清單公布,日出東方產品在所有推廣型號中占比超過40%。
此外,日出東方中標節能補貼推廣型號約占其主銷型號的80%,有券商推斷,若2012年6月-2013年5月銷售的非家電下鄉產品中有80%為中標推廣型號,每臺平均補貼金額為180元,僅此一項,日出東方就能收到相關補貼2.96億元。
巨大的政策紅利讓日出東方2009年到2011年三年利潤大增。數據顯示,2009年日出東方的凈利潤為1.72億元;2010年,日出東方扣除非經損益后的凈利潤達到2.55億元;2011年則迅速變為3.6億元,同比增長200%以上。
但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終止,農村市場增速將有所放緩,日出東方的利潤也隨之下降。該公司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5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3.34%,增幅已經開始下降。
分析人士質指出,日出東方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增長主要源于政策刺激,但隨著相關政策的退出,日出東方上市后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