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山西省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條例》,12月1日起施行。《條例》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建設單位在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中,要為太陽能利用提供必要條件。
成為新能源主要力量
隨著傳統能源的逐步減少,新能源成為當前熱點。數據顯示,每年到達地球表面上的太陽輻射能約相當于130萬億噸煤,其總量為目前可開發的最大能源。近年來,太陽能光熱利用成為新能源的主要力量。
目前人們熟知、運用最多的是太陽能采暖。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范江教授表示,太陽能采暖技術是一種成熟技術,國內外開展太陽能供熱采暖研究和應用已有20多年歷史,即使在寒冷地區,也有太陽能采暖應用。目前,我國太陽能熱產業面臨一些困境,其發展前景很大程度還是取決于技術水平的高低,其行業在低溫供熱領域技術已比較成熟,但太陽能在新應用領域,如工業等方面,還需開展廣泛技術研究和示范,提高技術成熟度和系統性能。
近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也為利用太陽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硅等材料)制成的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于比較固定,可長時間操作而損耗較小。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表以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提供照明,并入電網供電。光伏板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能。
正在實現與建筑一體化
“光熱、光電一體太陽能熱水、照明系統”專門針對沒有電力供應、自來水供應的地區,該系統可充分利用太陽能,使人們能使用熱水、照明、看電視、用電腦、收聽廣播……享受到科技發展為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
作為我省首個“太陽能綠色建筑”,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學的庭院、建筑內的公共區域都主要使用太陽能供電。在校園北面的學生公寓樓頂,安放了一排排太陽能熱水器,它們給學校食堂、浴室等提供熱水。此外,學校還運用太陽能技術,為庭院、走廊等公共區域照明。該校副校長劉會強說:“一盞路燈每日需要3千瓦時電,一年電費的支出是675元。僅庭院路燈、公共區域照明,太陽能供電系統每年就可以為學校省出上萬元費用。”
現在普遍提倡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大部分人認為能夠將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到樓房等建筑上就是與建筑一體化了。范江表示,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個系統化工程,將太陽能熱水器安裝到樓房與建筑上其實只是最基礎和最簡單的太陽能建筑應用的一小部分,真正的一體化是將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光熱利用有機地結合在建筑里面去,達到節能降耗,使用低碳環保的目的,伴隨著電荒、油荒、化石能源的枯竭,太陽能建筑應用技術,是未來建筑發展的重大發展方向和必經之路。
新領域孕育新商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北京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朱敦智表示,太陽能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可以用在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可以說,涉及到能源的地方都可以用太陽能代替或輔助。在太陽能利用上歐美比較先進,我們的光熱雖然總量比較大,但是,整體水平比較低,國外在儲能、發電等許多方面都走在前面。未來我們的太陽能發展將逐漸走出普通生活方面的運用,走到工農業生產等方面,前景將會比生活用途大許多倍。同時,也應該看到太陽能光熱行業技術門檻低,導致競爭激烈,加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使得中小企業對新產品開發興趣不大。朱敦智表示,太陽能光熱產業領域寬廣,生活熱水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如商用、民用用途廣泛,特別是某些領域剛剛開始起步,提前介入就會占領先機。
技術創新是無止境的,太陽能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和升級,創新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也還有工藝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等。太陽能綜合應用結合在未來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