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在現有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2011年—2013年建筑節能每年市場規模約為5000億—5600億元,減排任務的貫徹將使節能建筑的比例不斷提升,太陽能熱水、熱采暖以及熱發電在城市節能中的應用也會推廣普及,未來太陽能光熱將不再是千億,而是萬億商機。
來自太陽能行業權威數據顯示,2012年1—6月國內太陽能熱水器零售額同比下降了35.25%,相比之下,圍繞建筑節能的太陽能工程市場銷售收入則連續三年增幅40%以上。
從2010年起,不少太陽能光熱企業已將市場重心轉向包括賓館、學校、醫院、機關等城市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節能改擴建項目。太陽能市場終端呈現由“單機銷售”向城市“系統工程”轉型之勢,太陽能光熱企業從單一的終端零售產品競爭轉向以核心部件、操作系統、整體配套的新型生態鏈的博弈。太陽能光熱行業由“民用向工農業、低溫向中高溫、家用向工程、熱水向熱采暖”的演進。
“城市熱水銀行”戰略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爐的,瞄準的是工程市場萬億的產業。
所謂“城市熱水銀行”,就是我們使用的生活熱水,也能享有銀行式服務,不僅具有賬戶管理、消費信貸功能,還能實現市場化與生態化的有機結合,讓城市更加低碳環保。
近日,日出東方就簽署1000多萬元的工程合同。來自華泰證券的調研報告稱,今年1至9月,日出東方太陽能工程市場總量增速,預計凈利潤將保持在20%左右。業界人士分析,高速增長不僅來自渠道的擴張,“城市熱水銀行”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開創了太陽能光熱行業嶄新的“一站式城市熱水系統解決方案”服務模式,推動了太陽能建筑節能應用的創新升級。
隨著能源緊張、節能減排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嚴峻,如何實現城市GDP綠色發展成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新能源的代表,我國太陽能光熱雖經歷了20多年發展,然而直到近年,公眾對太陽能光熱的理解仍停留于熱水器層面。如何實現太陽能與城市建筑的有效融合,推動城市節能的升級轉型,成為當前太陽能等新能源企業的新命題。而“城市熱水銀行”則改變了消費者對太陽能光熱的傳統看法,形成了太陽能建筑節能應用的新思維。
“城市熱水銀行”是日出東方以“系統集成配套能力”和“遠程控制功能”兩大核心技術為支撐,從“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運營投入,熱水工程的前期設計、熱水設備的安裝使用,到熱水系統的計量統計、監控、選程診斷”等環節植入類似銀行的金融服務功能。
比如,在太陽能熱水工程的建設或改造初期即引入“經紀業務”模式,太陽能企業即是設備提供商也是工程投資商。“城市熱水銀行”的“消費信貸”模式,即是太陽能工程設備分期付款功能以及類似于銀行“投資理財”和“賬戶管理”模式的EMS能源管理系統和長年太陽能遠程熱水托管服務。
“未來工程市場將會占到行業整體銷量的40%以上。”日出東方董事副總經理李駿預計,“在太陽能城市高端應用領域,他們更側重消費行為模式,強調各參與主體的主導性,‘城市熱水銀行’戰略瞄準的不僅是太陽能城市工程市場占有率,而是強大的技術支持和靈活的增值服務與各建筑節能主體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真正實現太陽能節能建筑市場化與生態化的完美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