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擴大內需的角度講,只有引線還是不夠的。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表示,“大馬力的引擎是居民的消費節能觀,階梯電價則是刺激節能消費的真正推手”。
筆者調查發現,在階梯電價的推動下,不少消費者都有了淘汰老舊家電、更換節能家電的計劃。其中,空調和電熱水器成為換代首選。很多家庭中的電熱水器都是常年接通電源,實際耗電量只會更高。
實際上,從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下發的高效節能家用冰箱、空調、熱水器補貼實施細則看,不僅電熱水器不在節能補貼范圍,最高能效等級的太陽能熱水器補貼標準也明顯高于空調、冰箱、燃氣熱水器等傳統家電行業。
有專家斷言,國家對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家電的傾斜和扶持已經非常明確,能效等級越高,獲得的補貼也就越多。不過與“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不同,此次參與首輪申報的太陽能企業超過200家,最終只有20家得以入圍。
對于90%的落選企業,除時間緊、準備倉促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此次節能補貼對家電企業設定了更加嚴格的審核機制和準入門檻。申報企業除了技術要達到國家級能效等級外,年銷售能力也作為了審核標準,如在入圍1年期限內銷量在5萬臺以下的企業將無法得到后續的財政補貼。
四季沐歌執行總裁李駿表示,“國家節能補貼政策與階梯電價政策產生交集并非偶然。在同一時間點上,節能補貼與階梯電價兩個政策相互咬合起來,是政府推動節能經濟齒輪高效運轉、拉內需、促轉型的組合拳。企業只有跟上齒輪的轉速,才能分享政策紅利”。
李駿表示,“政策的雙管齊下,一方面希望通過補貼支持生產企業向節能經濟轉型,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價格杠桿鼓勵消費者向節能社會邁進。以節能為導向的居民消費觀,勢必會推動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升級”。
事實上,當階梯性能源消費支出成為趨勢,綠色消費浪潮也將隨之而來。民用階梯電價既出,工業階梯電價的落地也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