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報道澳華公司的辦公室沒有普通空調,能量來源于“太陽能+水源熱泵+毛細管網輻射采暖系統”。天花板上布滿的是毛細管網。
兩年艱辛上市路,
打開國際合作道路
今年4月2日15點18分,山東澳華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華”)于倫敦AIM(倫敦證券交易所替代投資市場)成功上市。
上市,是國內許多太陽能光熱企業努力的目標。此前,有20多家企業盯上創業板市場,最長的已經等待5年。澳華上市,對許多人來說,是出乎意外的。7月10日,澳華集團總裁陳安祥接受了記者采訪,這也是這家企業第一次接受行業外媒體的采訪。
澳華上市,于2009年12月啟動。回顧起兩年多艱辛歷程,他簡單用了四個字“一言難盡”帶過;對上市表現和企業變化,他說,“沒有意外”。
澳華成立于2002年。在上市公告中,澳華被定義為目前中國最早一家專業生產分體太陽能的企業。此次上市是濟南澳華和威海澳華兩個子公司,即公司分體太陽能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
陳安祥把上市的目的描述為“企業獲得發展資金奠定資本優勢、股東價值得到提升、樹立行業品牌及形象”。此次上市,吸引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等地的眾多投資者。
國內太陽能光熱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市場發展空間有待拓展。陳安祥在新加坡考察時發現,當地盡管太陽能光熱資源條件極好,但熱水供應都依賴其他能源,所以,他們的技術與產品,也引起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重視;記者采訪時,他剛從摩爾多瓦考察回來,初步協商,在當地成立一家分公司,與當地進行戰略合作,通過公司專有技術,解決當地地熱供暖的難題,那是通往前獨聯體國家的通道。
記者問:在英國上市,國外投資者如何看待國內市場較常見的營銷手法所產生的問題?他說:我們希望做到規范,這樣更有利于事業發展。
創新能力是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公司澳華自成立起,一直致力于分體式太陽能熱水器研發生產,曾參與國家相關政策、山東省太陽能聯盟標準的制定,并主持起草國內首部分體式家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聯盟標準。
這是對澳華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肯定。
陳安祥說,公司起步時,就意識到當時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存在的問題:一是國內主要是真空管熱水器,易凍易炸;二是浪費水,盡管有些產品設計了排空設施,但無法根本解決;三是水質不純凈,屬于非承壓結構,影響使用;四是不容易與建筑結合,不美觀,而且安裝不好會產生危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的高層建筑日漸增多,必須走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道路。
他說,分體式太陽能其實是電熱水器和太陽能的結合,但技術含量與單項技術的產品完全不同,比電熱水器復雜的多。最大的瓶頸,是換熱問題。公司用了十年的時間,攻克了這些技術難關,上市產品從第一代發展到第五代,現在基本定型,新發布的第六代產品,能大幅度提高使用壽命、導熱和儲熱能力。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組織專家對他們的技術成果進行鑒定,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在加工工藝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公司通過技術創,徹底改變了過去主要采用的液壓、氣動等手段,提高了加工精度,改善了產品質量,被稱為熱水器行業“革命性的變化”。
十年艱苦創新,收獲如期而至。公司在乳山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年底二期工程完工,這是國內最大的分體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達30萬臺。同時,第五代產品問世后,基本處于“不可模仿”的水平,形成了這一領域的競爭優勢。
繼在北京一住宅小區建設全國第一個建筑與分體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結合項目之后,公司先后在山東、河北、安徽、遼寧等省市建設了上百個項目。而且新能源所面臨的政策環境逐步改善,國家、省頻頻出臺能源鼓勵政策,目前有20多個省市出臺了相關強制安裝太陽能政策。山東省在政策環境和產業基地方面都具有優勢,未來市場發展不可估量。
他舉例說:僅公司所在的濟南市天橋區,最近幾年有十五萬套住宅需要改造,這大約是六十億的市場。如果再采用太陽能技術來解決供熱、取暖、制冷等需求,每年將節煤10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70萬噸,按目前國際標準,通過碳匯貿易,每年會得到2.7億以上的補助,綜合效益非常可觀。
新技術改變市場格局
陳安祥的辦公室沒有普通空調,走進去卻很涼爽;即使在7月12日這樣的桑拿天,室內溫度也只有二十二、三度。冷氣的來源,是公司與相關企業聯合發明的“太陽能與地源熱泵結合制熱、采暖、制冷系統”。房間的天花板布滿藍色的毛細管網,這是澳華樣板房項目。面積約112.86平方米,包括辦公室、會議室等。能量來源于“太陽能+水源熱泵+毛細管網輻射采暖系統”。
陳安祥說,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但是一種間斷式的能源,所以應用受到限制。熱泵可利用低品位熱能,提高品位能源利用率。太陽能與熱泵結合,類似的復合能源,將是太陽能熱利用的方向。
他們這一發明的原理是:冬季采暖時,太陽能集熱器產生的熱量,通過低溫毛細管輻射供暖,在雨雪天氣或夜間,則利用井水做為熱源;夏季供冷時,井水直接通入毛細管網末端吸熱、降溫,回水作為熱源,通過熱泵制取7℃的冷水,再進行循環。同時,太陽能還可以提供生活熱水。
陳安祥說,如果和節能建筑配套,這套系統的節能量在90%以上;即使一般建筑,也可達到70%以上。而且控制面積越大,建設安裝成本越低。公司的乳山生產基地七層樓全部采用這項技術,目前有客戶與他們接洽合作。
這項技術被省經信委列入重點節能技術產業化項目,澳華與河南、北京的兩家擁有熱泵和毛細管技術的企業合作,成立低碳經濟聯合體,加大推廣力度。同時,公司與濟南大學、鄭州大學成立了技術學院和太陽能熱泵技術研發中心。在太陽能與燃氣結合上,公司的技術研究也取得突破,目前可達到節能三分之一的水平。
由于過去進入門檻過低,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競爭激烈。類似于澳華的新能源技術、力諾瑞特的工業綠動力計劃等技術創新,或許可以將競爭引入創新的層次和軌道,太陽能光熱產品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得到擴展;同時,繼澳華上市之后,國內也有同行業公司上市,資本市場的力量,同樣會催生行業的變化,這是值得關注的。
陳安祥說,未來三五年,行業將重新洗牌,將來是誰站得住腳的問題。
作者: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