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衛浴市場,為什么?
應該說,國內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已經逐漸進入一個瓶頸期。從2009年開始,整個終端零售市場陷入持續的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榮事達和四季沐歌這兩家企業為尋求企業的更大發展,選擇向多元化經營的方向發展也無可厚非。
但是令人產生疑惑是,為何這兩家太陽能企業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進軍衛浴行業。或許,我們可以從整個衛浴行業目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前景中看出一些端倪來。
首先從產品的屬性來講,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的確和衛浴產品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性。然而真正吸引太陽能企業跨行業進入的原因卻是整個衛浴行業較低的準入門檻和未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衛浴行業仍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由于其準入門檻不高,幾千家陶瓷衛浴企業和品牌競相涌入,導致國內市場擁擠不堪,混戰不止。然而在整個行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卻沒有市場占有率超過10%以上的領導型品牌。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大量新增的陶瓷衛浴生產線的奠基、投產,紛紛躋身陶瓷衛浴行業,畢竟,陶瓷衛浴行業與普通老百姓的居家生活息息相關,巨大的市場需求甚至吸引了包括如圣象木地板、日豐管業等跨行業的企業和品牌進入,也引發了諸如伊奈、科勒等國際品牌在國內的擴張。
正如2011年年底公布的《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預計2015年國內建筑陶瓷磚需求量約90億平方米,衛生陶瓷需求量約1.6億件。加上產品出口量,預計到2015年建筑陶瓷磚產量將達到95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2億件左右。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1年,建筑陶瓷產量突破9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率約14%;衛生陶瓷產量約1.7億件,同比增長率約6%。
分羹衛浴市場,憑什么?
對于榮事達和四季沐歌這兩家太陽能企業來說,經過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中的摸爬滾打,已經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渠道網絡,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四季沐歌,已經成為整個太陽能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品牌年銷售額在20億左右,企業年銷售總額在40億左右,企業共有經銷網點約1300個。這兩項也恰恰是他們有信心在衛浴行業立足的最大資本所在。
正如榮事達太陽能總經理潘保春所言,太陽能與衛浴的并網銷售,既是公司進行多元化的戰略創新,為客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幫助經銷商實現從單贏到雙贏的轉變。而四季沐歌在最近兩個月對河北唐山的衛生陶瓷企業、廣東開平的五金衛浴企業進行了緊鑼密鼓的聯系接洽,以尋求配套合作伙伴。
我們毫不懷疑這樣的跨界經營不僅能夠讓太陽能企業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企業實力,還能給整個衛浴行業帶來新的活力,更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引發衛浴行業競爭激烈度的升級。
然而,現實的問題是這兩家太陽能企業在進軍衛浴行業之后,其在本行業中形成的品牌知名度能否迅速在衛浴行業中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更為關鍵的是,就現階段而言,衛浴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和太陽能傳統的以農村市場為主的零售渠道相融性較小。盡管衛浴產品的渠道結構也在逐步往三四級市場下沉,但是主要渠道構成還是以建材市場和建材店面的分銷和專業建材連鎖渠道為主,大都還分布在一二級市場,太陽能企業的營銷網絡能否能夠承載衛浴產品的銷售使命,我們仍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