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工作方案中重點提到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筑節能、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商業和民用節能以及公共機構節能減排等六大領域。
在建筑節能領域,“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制定并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從規劃、法規、技術、標準、設計等方面全面推進建筑節能。羅百輝分析認為,六大節能減排領域中,建筑節能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
2011年“兩會”上,九三學社提交的《關于發展綠色建筑,推動建筑節能的建議》的提案中指出,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到20億平方米。但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要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到3倍。截至2009年底,全國綠色建筑僅2000多萬平方米,不到既有建筑面積的0.05%。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城鎮新增建筑增長較快,是我國建筑能耗總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緊缺矛盾、減輕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如果在新建建筑建設過程中就將太陽能等建筑節能產品應用進來,就可以用1%的建筑成本解決10%的建筑能耗。
我國在相關法律和制度建設上已取得相當大的成果,先后出臺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推進建筑節能提供法制保障。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方面,2007年以來,北京、上海、山東等20多個省市先后推出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
太陽能家用空調、冰箱的出現,給家居生活帶來了全新綠色體驗。目前,已經推出太陽能家電的企業,均實現了自主技術的突破。以空調為例,太陽能與空調結合的技術難點在于,空調的能力需求是時刻變化的,甚至是劇烈變化的,太陽能發電難以適應,在太陽能發電的利用效率方面也存在不能最大效率利用的問題。美的通過13項發明技術專利,最大限度解決了這些問題。
太陽能家電的推出除了取得技術突破之外,更大的意義在于找到了太陽能發電的一個家用契合點,節能減排的效果將非常明顯。
據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宣布,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獲準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以逐步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以較低成本實現2020年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為應對低碳時代的消費需求,空氣能熱水器企業不僅竭力尋覓強強聯合,盡快實現新能源、新技術的突破,謀求相關產品的面市,還紛紛制定企業長遠低碳規劃,夯實空氣能熱水器這種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基石。
一直以來在太陽能發電上,我國是生產大國,但不是使用大國,我國的實際情況決定太陽能發電價格高,定價也難。而全球范圍來看,光伏發電是大勢所趨,煤炭、石油等能源將越來越少,只有太陽能可以提供永繼的能源。太陽能家電的問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家庭使用太陽能的契合點。目前太陽能發電被各國重視,太陽能每發1千瓦時電,可節省360克煤的消耗,在減排方面,相當于減少1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歐洲12%的發電量將由太陽能發電提供,美國10%的發電量將由太陽能發電代替,日本的計劃是10%,我國的相關計劃也在制定當中。“全世界都在推崇低碳,低碳與每個人相關。太陽能發電產生直流電,正好可直接為家電產品使用,太陽能空調的問世,找到了普通家庭采用太陽能發電的突破口。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空調耗電量已經超過了5400億千瓦時,相當于6個多三峽水電站的發電總量。目前全國空調器的安裝保有量在1.5億臺以上,其中若有3000萬的家庭或場所使用250瓦功率的有效太陽能發電,將產生750萬千瓦的白天峰值功率,有效緩解用電壓力,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的冰箱保有量已達2億臺,如果全國冰箱都用太陽能做能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6億千克,相當于330萬輛汽車1年的排放量。此外,在我國一些偏遠尚未被納入供電網絡的地區,太陽能冰箱也是一種較好的儲存食物及藥品的工具。
各方對太陽能的應用都表示極為看好其前景,但太陽能空調、冰箱要實現普及,尚需政策的扶持、成本的降低和消費者認可。羅百輝分析認為,今年是家電下鄉政策實施的最后一年,家電下鄉政策的激勵重點有望發生變化。相關部委目前正研究將太陽能類產品,如太陽能熱水器等,作為家電下鄉政策的激勵產品。諸如太陽能熱水器類節能環保型產品,在帶動消費的同時還有助于帶動安裝、維修等相關服務行業發展。太陽能產業近年發展較快,產能迅速增長,但面臨國內消費市場未打開、出口市場難以顯著擴大的困局。該激勵政策對太陽能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因此,參照家電下鄉政策,購買太陽能類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得到一定的終端補貼。目前家電下鄉補貼標準為銷售價格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