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許多業內人士仍對今年的太陽能市場仍不抱樂觀態度。許多企業紛紛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型。太陽能熱水器在中國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歷程,有過鎮痛,也有過輝煌。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面臨如此大的困境。
市場混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因太陽能熱水的準入門檻較低,致使大批企業跟風而至,而且太陽能熱水器至今沒有詳細、可操作的國家質量標準,現在用的標準表述模糊,本身就很不“標準”。如對儲水桶,現行的標準要求“結構合理”——但怎樣才算“合理”?大批小企業在利潤的驅使下根本就將“國家標準”拋到一邊。因此市場上充斥大量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導致消費者對太陽能產品失去信心。同時,近幾年由于空氣能熱水器的大力發展和市場認知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空氣能熱水器,特別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隱有分庭抗禮之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過去的冬季,太陽能行業充斥著水管破裂、漏水的新聞,難道這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或者本身就存在著技術缺陷。這些都使得太陽能企業不得不面對市場的巨大壓力。
惡性的“價格戰”,企業舉步維艱
惡性的“價格戰”每個行業都會存在,但估計沒有一個行業像太陽能行業這么瘋狂。從企業角度而言,產品同質化是價格戰的爆發主要原因,因為太陽能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許多企業生產的太陽能產品在性能上也就大同小異,因此,為搶占市場份額,只能從價格方面著手。而且,部分企業為了使產品有降價空間,在原材料的選擇上也存在偷工減料的狀況。因此就形成了偷工減料-降價-偷工減料的惡性循環,大批企業就在這樣的惡性競爭中被市場所淘汰。
2012年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仍然處于結構優化和重組中,雖然有很多企業走向了滅亡,但合并重組又為它們帶來了新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兼并和重組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一部分企業正積極修煉內功,一方面進行產業升級,提高工藝,降低成本,深入挖掘產品特色,另一方面,許多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都已經開始涉足空氣能熱水器,希望能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
這一兩年的蟄伏期或許正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所需要的,業內人士痛定思痛,也許不會再那么浮躁,可以理性的看待整個市場。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