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太陽能光熱的熱水器行業如此,光伏產業也開始走下神壇。據悉,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尚德的股價已經從2008年時期的90美元一度跌至3.6美元,3年時間跌去95.9%,深陷“虧損門”。距離“虧損門”不遠,浙江晶科能源導致的“污染門”迅速傳遍全國。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業界和政府都是盡量弱化污染問題,因為光伏產業畢竟是扶持產業,怕受到打擊。
隨著“污染門”之后,同樣位于浙江的溫州眼鏡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被傳“跑路”,導演了一出令人深思的“跑路門”。據悉,2010年,信泰集團接手上海希文商貿,成為“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目前在華東地區擁有200家以上連鎖店。隨后,胡福林大手筆進入太陽能行業,在極短的時間內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溫州中硅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業。胡福林為謀求光伏業務上市,不惜借款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以負債二十多億元,成為溫州最大“跑路”老板,此舉不僅讓太陽能行業震驚不已,也在全國引發了一時的轟動。
種種跡象表明,太陽能行業已經越來越混亂,必須停下來思考了。一邊是國外市場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一邊是國內混亂的價格戰,大量的中小企業被逐漸洗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太陽能行業人士向《太陽能市場觀察》表示,在近幾年,做服裝的、做飼料的、做文具的等跟太陽能毫不搭界的紛紛進入太陽能行業,令本已競爭激烈的太陽能企業雪上加霜。撇去數千家大大小小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就光伏企業來說,進入光伏企業的大都是大手筆,例如2010年10月,織襪制造商浪莎集團進軍光伏行業,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為此準備了10億元現金;為李寧、KAPPA、優衣庫的襪子做代工的康義紡織也在2008年生產硅料;2011年富士康迅速進入光伏,在山西大同建了一個2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同在2011年,由波司登與江蘇康博共同投資60億元打造的年產6000噸高純硅項目在揚州簽約……隨著國內《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使上網電價的解決取得進展。為搶得市場先機,光伏企業間的戰爭已是一觸即發。
國內形勢慘烈,國外形勢也慘烈,美國幾家電池組件商Solyndra、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宣布破產,他們將破產歸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競爭過于激烈,特別是來自中國同行的低價競爭。自此,隨著大批企業的進入,國內國外的價格戰已經打起,有砸巨資進入的企業,也有諸多中小企業紛紛破產。
目前海外市場部分國家由于對光伏補貼政策不明顯,使得海外光伏市場陷入暫時的低迷。內憂外患下,太陽能光伏企業的春天還未到來。過去,中國光伏產業一直走的是產能擴張道路,即買設備加工再出口,歐美重點則放在研發和科技進步上,故而引領制造業和產業發展。因此,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對所有企業而言,拯救自己必須從跟風轉為引領,重點就是變產能擴張為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