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公益?這里筆者與大家分享的公益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慈善,認為只要為社會弱者,為貧困者捐贈了物和善款,才能稱為公益。比如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皇明的科普公益活動,比如華揚的低碳環保理念,比如太陽雨的生態公益理念,再比如江蘇光芒和山東福德實地支援災區的援助項目等,都可以稱為公益行為。還有我們日常生活的微公益,只要我們身體力行,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去做一些善事,以利他之舉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帶去快樂,一個小小的善舉,都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或者說,一個笑臉都可以傳達一份快樂一樣。這就是利他的“公益”思維。
一、太陽文化與行業文化的共性
1、太陽文化
舍我生萬物,至愛育永恒。億萬年來,太陽生生不息,普照大地,滋養萬物,為人類帶來了光明與幸福。自從有了人類,人們對于太陽的崇拜從來沒有停止過,關于太陽的傳說更是源遠流長。像夸父逐日、太陽神與月桂樹、太陽花等,古代的人類還把太陽當作中華民族的圖騰一樣敬仰。
太陽文化的核心便是“無私”,即是利人,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他人。用自己的光和熱,沖破烏云,為人類帶去光明。太陽的“四日精神”,日出有信,日行有度,日照無私,日新月異,都代表了太陽優秀的文化理念。
2、太陽能行業文化
太陽能,是太陽延伸出來的一個產業。而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經過20多年發展,已發展成為具有國家民族知識產權的綠色產業。
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因為其零消耗、零污染等特點,決定了她是一種經濟、節能且安全的產品。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讓廣大消費者使用上環保節能的太陽能熱水器而不是能耗較高的電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因此嚴格意義上說,太陽能行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有利于消費者的利他的“公益文化”。
所以,我們應該為從事這樣的行業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與驕傲。
據有關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的10年間,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累計節約標準煤總量已達11295萬噸,累計實現減排365.19萬噸二氧化硫,164.16萬噸二氧化氮,282.36萬噸煙塵,24246.6萬噸二氧化碳,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難怪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驕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國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居世界第一。
從以上數字,我們可以看出,整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為國家的環保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而在這些龐大的數字里面,也有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從業者的心血。
太陽,太陽能,太陽能行業,太陽能企業,在這些相互關聯的太陽詞語之間,深藏著太陽文化的一個共性,我們所有太陽從業者都有了做事的準則,那就是以一種利他的公益之心做企業,做事。這也決定了我們企業要有公益思維和意識。
那么,什么是公益思維?太陽界將為大家系統梳理與分析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在公益行為上所表現來的特征、方式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