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分級
《能效等級》在對81家企業多款產品試驗與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并依據產品的實際調研和使用情況及已有標準將產品劃分為緊湊式、分離式與間接式和悶曬式3個種類,而每種產品中又分為3個能效等級。
為什么由原來的5級定為3級呢?
參與標準制定的江蘇太陽雨太陽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焦青太表示,由于《家用太陽熱水系統技術條件》今年修編,提高了太陽能產品的性能指標,而太陽能熱水器能效標識是以此為依據的,如果分為5級,會導致兩級間的性能指數很接近,增加檢測的難度,因此,太陽能熱水器能效將分為3級,1級為最高能效產品。
“能效標準的技術指標應體現科學性與先進性,經試驗與討論由日有用得熱量與熱損2個技術指標而確定。而能效標準等級間合理的級差是確保其發揮凈化與引領行業發展的關鍵,而科學、先進的技術指標則是實現合理級差的核心與難點。”太陽能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cstif.cn
“按照科學化的設置,能效標準的實施預計將淘汰15%~20%的低效、低能產品,同時,一級能效標準的產品將不超過10%。”上述參與太陽能能效標準制定的某專家表示,如果超過這個比例,能效標準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對行業的引領作用。
據相關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廠家已達3000多家,品牌近6000多個。而真正擁有研發技術與規模化生產實力的太陽能企業只有百余家,其它大多數都是本身沒有設計能力卻依靠“拿來主義”運作的小廠,太陽能“山寨”品牌泛濫。
由于缺乏嚴格的行業標準,一直以來,作坊式、游擊式的小企業還是憑借著低價在市場中得以生存。
不應“操之過急”
盡管《能效等級》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技術的進步,但“在目前許多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零部件、熱水工程等基礎性標準都沒有制定和完善的情況下,就急著推動太陽能能效標準的制定,有點操之過急。”一位不愿具名的太陽能企業技術工程師表示。
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羅運俊的認可。羅運俊認為,現在制定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標準很難,就算制定出來也會遭遇執行難。太陽能不比空調、冰箱等成熟家電,本身發展基礎較差,許多基礎性的條件沒有完善好,不具備推動產品能效標準的土壤。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領域需要制定和完善的標準有很多,特別是在涉及到產品性能、質量以及零部件材質等基礎性標準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的采光吸熱面積、反射系數等并不科學、清楚。現在的真空管熱水器,受熱面積到底怎么計算,要不要扣除玻璃管上的隙縫。再比如太陽能的水箱、支架等關鍵部件的材質、厚度等都沒有統一規定。”羅運俊說,要實行太陽能的能效標準,現在連受熱面積如何計算和統一都沒有明確,怎么來算能效值?
另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的發展不過短短10多年時間,屬于典型的草根行業,此前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對于產品基礎性標準的制定工作一直較為滯后。眼下,對于這一領域的標準制定,應以先規范和推動這一產品的市場發展和秩序為主。
“我不同意上述觀點,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已經非常成熟,不存在上述問題。行業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需要在技術層面提升,通過提高技術門檻推動行業發展。”焦青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