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產業集群不升級就不能突破,不變革就會衰落。如臺灣的PC升級的過程是OEM一ODM一OBM。在克服其內閉與惰性的變革中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低迷,在資源整合上必須走出專業分工的低層次,要對上游、外部資源的整合乃至引進外來刺激才能推動創新與升級。
浙江的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小而散,產品附加值低,80-90%的作坊式小企業都單打獨斗,而集群內的大企業,心量很小,自我很大,不愿帶領眾多企業一起形成市場勢力;模仿成了唯一捷徑,互打價格戰成了集群產業的“頑癥”。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卻正是浙江的產業集群中的縮影。
在狂熱發展后,出現了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遭到市場冷遇,幾乎七成企業處于半工半停的迷茫的2010年,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不轉變方式,進行升級與變革已沒有出路。嘉興市太陽能行業協會一年來頂著壓力,排除干擾,積極引導,悉心指導給力會員企業,終于在“向新能源家電產業”轉型升級上達成共識,并向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家電協會申報共建、授牌“中國新能源家電產業基地”,以實現盈利模式的戰略轉型。
產業集群決定產業價值,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必須摒棄價格驅動型走向品牌溢價型的盈利模式。新能源家電不再是單一的,同質化的太陽熱水器,產品必須是多元化的,諸如與建筑結合的分體承壓、平板、空氣能、太陽熱水器與熱泵結合,太陽熱水工程與熱泵結合、智能化全天候健康水、物聯網等高端產品等都必須品牌化。品牌化首先是產品質量、功能、服務必須要有保障,它需要有創新與科技的支撐。
但是,在當今品牌集中度正在迅速提升中,而我們的企業無論從規模上、質量服務上還是品牌影響力上都還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力,那么我們如何來突破?只能依托我們的優勢:抱團。
一、要樹立心量大,自我小的標桿品牌企業,對產業集群起品牌拉動作用,提升產業集群的市場影響力。
二、提升產品整體競爭力,在產品質量上加大研發投入,設計先行、先好用材,工藝上嚴格質量管控,堵絕次品,嚴把配套質量關,完善服務體系,要成為高價值的新能源家電的象征。
三、倡導產品集成。新能源家電產品與所有家電產品一樣,都是通過配套件集成,而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配套件是最完整的,廉價的,如真空集熱管、平板藍膜,壓縮機、密封件,水箱聯箱、平板底板、保溫層、傳感器、控制儀表等等應有盡有。而且不少配件企業建立了“質量聯盟”,通過金太陽認證,享譽全國。但是往往高品質價高賣不出,劣質品低價賣的快。配件的不透明往往讓消費者霧里看花。如真空管上打上熱水器商標,消費者誤認為是該廠出品,并不知道真正配件套的那家真空管,于是劣質真空管就因價格低,大量可冒,它不會去考慮質量。所謂集成,應該明確主要配套的產地、品牌、才能讓消費者明明白白的消費,而對劣質產品形成了致命的打擊。同樣,平板藍膜,壓縮機、控制儀表也都應該表明產地、品牌。其實企業規模不分大小,都沒有必要建全產業鏈,每個企業只要掌握好自己的核心技術如品牌、專利就足矣。因為企業的資源有限,對于產業集群更有優勢,可通過競爭能集成到質優價格的產品,也可以為配套企業走品牌之路創造一個平臺,與配套企業一起成長。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產業集群的溢價能力,真正實現了發展方式的轉變。
四、只要產業集群中有一批“頑固”的品牌經營戰略思想者,通過抱團可以創造少數全國品牌和大批區域強勢品牌,這不再是奢望。在企業之間,可以通過行業抽檢、評選來推進品牌完美,功能人性化,服務系統化,可以通過集中研發誕生供熱水供暖氣的集成產品,太陽能與其他家電產品嫁接,太陽能,空氣能與建筑結合的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嘉興太陽能產業集群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一定會打出“新能源家電嘉興造”的品牌來。
事實上廣東、東莞、佛山,浙江慈溪、樂清的家電產業集群不也是這樣走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