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人妻av,我在野外截取一段视频,天堂网2018,少妇人妻呻呤

歡迎來到清潔供熱分會!
掃碼關注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
徐州繪就清潔能源路線圖 “十三五”將推進太陽能應用
時間:2016-12-12 來源:imsia
分享到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

 

“十二五”以來,江蘇省徐州全市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由2010年底的2萬千瓦,快速增長至目前的36.47萬千瓦,年均增幅高達178.72%,占新能源發電總裝機近60%,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最主要應用方式。 到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大幅提高,形成常規能源有效互補的低碳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利用量達到280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比重7%左右。

 

  徐州繪就清潔能源路線圖 “十三五”將推進太陽能應用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核心,按照分散利用與集中開發相結合、市場機制與政策扶持相結合、規模發展與產業升級相結合的原則,著力推進光伏領跑者計劃分布式光伏推進工程、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工程、可再生能源互補利用工程、智能微網示范應用工程。不斷優化徐州能源消費結構,持續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減少化石能源消耗量,推動徐州經濟社會與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
  

第一章 發展現狀    

 

第一節 取得成效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根據徐州市可再生能源資源及分布情況,圍繞徐州生態文明的建設,加快落實,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其利用量折標煤140萬噸,“十二五”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占能源消費比重由2010年的不到1%提升至目前的4%(其中市區占比7%左右),呈現增速、比重“雙提升”的良好態勢。 
  

一、太陽能利用特色明顯  
  

“十二五”以來,徐州全市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由2010年底的2萬千瓦,快速增長至目前的36.47萬千瓦,年均增幅高達178.72%,占新能源發電總裝機近60%,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最主要應用方式。將太陽能利用納入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規范,對12層以下住宅統一設計、建設太陽能熱水系統,結合新農村建設,鼓勵建設太陽能熱水器、暖房、暖棚等,2015年底全市累計太陽能利用面積400余萬平方米、有效集熱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年可節約標煤20萬噸。
  

二、節能綠色建筑初具規模
   

徐州市在全省率先推進以可再生能源利用為核心的綠色建筑推進體系,太陽能光熱建筑和地源熱泵應用初具規模,太陽能地源熱泵復合式空調等新型利用模式也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應,有效集熱面積超500萬平方米、地熱利用面積超100萬平米。  

三、生物質利用亮點突出
    

生物質能利用由發電、沼氣等領域逐步向成型燃料、生物乙醇等拓展,實現多元化利用,2015年,生物質能利用量突破100萬噸標煤,年均增長37.3%,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全面加強,城鎮垃圾集中收儲率由2010年的60%左右提高到95%,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裝機3.6萬千瓦,賈汪區馬莊村成為全國首家秸稈太陽能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示范村,先進模式及技術在全省推廣。 
  

四、實現風力分散式開發 
  

徐州市積極探索低風速風力利用模式。2015年,中電投徐州賈汪江莊74MW低風速風電場示范項目建成并網,實現規模風電零的突破。
   

五、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徐州市堅持“龍頭型帶動,上下游延伸、鏈群式發展”的模式,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以中能硅業、羅特艾德、強茂電子、燃控科技等骨干企業為支撐,以多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風電回轉支承、新能源發電成套設備、環保節能設備等系列產品為主導,太陽能光伏、風電制造、清潔技術、生物能源為發展方向的特色產業格局,產業鏈條不斷完整,高端優勢日趨顯現,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第二節 存在的問題及挑戰
  

一、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
  

近年來,徐州市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在鞏固傳統煤電能源優勢的基礎上,把發展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作為主攻方向,走多能互補、多源并舉、綜合利用的能源發展道路。全市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但由于能源消耗體量較大、經濟發展對煤炭依賴度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較高等問題,全市可再生能源占比依然偏低,距離國家、省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二、屋頂分布式光伏推廣難
  

分布式光伏發電是國家在東部地區主推的光伏應用種類,而我市因屋頂資源難以落實且不穩定、融資渠道較少、項目收益不高等因素,導致我市分布式光伏發展速度較慢,截止目前,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僅為20兆瓦,不到光伏總裝機規模的10%。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與生態保護有待銜接  
 

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集中式光伏、風電以及生物質發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對周邊原始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可用資源稟賦摸底不清,導致可再生能源應用出現與經濟、社會、環境等不相協調的現象。少數項目影響了周邊景區的發展、占用了限制利用土地等資源。  
  

四、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面臨新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徐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擴張期和經濟國際化提升期,全市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GDP總量穩定攀升,能源消費總量也將相應增長,“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騰出較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空間,此外,在現有技術水平和產業基礎上,可再生能源產業還處于發展的成長階段,開發利用成本偏高,資源分散,利用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問題明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規模,提升替代能力難度較大。

第三節 發展機遇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掃清障礙,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升了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同時還制定了到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到60%的長期發展目標。我省和我市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配套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資源豐富優勢突出
    

徐州在太陽能生物質能和風能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徐州市太陽能資源豐富,是江蘇省最高日照值分布區,熱量多于華北,光能優于蘇南,我市也是全省的農業大市,年產秸稈穩定在500萬噸左右,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對于發展分布式光伏方面,徐州市擁有超過2億平方米的建筑,近百個產業集聚區,屋頂資源比較豐富;此外,我市已建成大量光伏、生物質等利用項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為下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保障。  
  

三、機制改革帶來機遇  
  

近年來,國家持續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進“互聯網+能源”、新能源微電網、碳配額交易等平臺建設,目前,國家已示范建立了20余個智能微電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個別重點工程已實現無碳能源供給,此外,國家要求到2017年,全面鋪開碳配額交易制度,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稿件聲明】:
文章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僅為傳播信息,不意味著贊同文中的觀點或證實文中的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盡快刪除。本網站標注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CCMSA清潔供熱分會。

  • 相關文章:
  • CopyRight 2022 清潔供熱分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4290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