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要求,統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做出貢獻。
一、堅持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領導,提高業務工作的政治站位,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加強思想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加強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弘揚創新擔當、求真務實、服務奉獻的工作作風,努力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隊伍,共同凝聚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制定下發《湖南省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推廣撒石灰、增施有機肥、深翻耕、選用低鎘品種、淹水灌溉、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等治理技術措施,大力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進區建設,著力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確保年底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輕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嚴格管控治理工作任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
三、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制定下發年度實施方案。完善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組織業務骨干培訓。抓好典型示范,做好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項目總結驗收工作,推動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項目實施,總結凝煉成熟的縣域秸稈利用模式,打造縣域全量利用典型樣板,引領帶動全省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將秸稈綜合利用率納入到我省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等考核范疇。
四、加快推進農膜回收行動。深入開展農膜污染情況調查和農膜殘留監測,全面摸清我省農膜污染現狀。開展農膜回收示范試點,摸索不同作物、不同區域可復制、可推廣的回收模式,完善回收網絡建設。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執法,開展非標準農膜打假行動。聯合煙草行業在煙草種植業率先實現農用地膜全量回收??偨Y宣傳各地農用地膜污染防治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典型模式和示范樣板,以點帶面、示范推廣。
五、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監管。組織第三方對2016、2017年實施的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項目進行驗收。督促指導2018年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項目、2019年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的實施,確保項目達到預期。切實加強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和洞庭湖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污染治理獎補項目的調度和監管,確保年底前完成項目驗收工作。認真梳理近年來實施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經驗和治理模式。
六、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及時掌握全省及重點區域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總體狀況、潛在風險及變化趨勢。開展農田氮磷流失監測,分析不同種植模式下區域主推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等對農田氮磷流失的影響。開展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監測,根據監測結果不斷優化完善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做好農業資源環境統計及培訓工作。
七、統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湖南省湘江保護與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實施方案》《湖南省2020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賦予的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繼續督促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銷號和花垣縣礦業綜合整治涉農問題的整改,抓好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貫徹落實湖南省第6號總河長令要求,打好大通湖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沖天湖-馬家河片區治理。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網絡輿情監測工作機制,為預防、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農業農村污染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提供信息支撐,正面引領社會輿論。
八、進行循環農業試點示范。聚焦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展循環農業示范點建設試點。爭取政府專項債券投資,建設大型沼氣工程,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效對接,形成種養結合的生態有機鏈條,推進種養平衡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九、做好農村可再生能源工作。加強對大型沼氣工程建設的管理與指導,強化閑置棄用的戶用沼氣池、沼氣工程安全處置,加強安全監管,堅決防范和遏制沼氣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農村能源體系建設,繼續完善農村能源"三聯兩解一提升"后續服務模式,鼓勵探索"全托式""一站式""會員式"服務模式試點,支持開展建、管、運"三位一體"物業化的農村戶用沼氣原料配送服務。做好農村可再生能源統計及培訓工作。
十、依法推進外來物種管理。繼續開展入侵物種基礎調查,編制基礎普查報告和入侵物種分布圖。建立監測預警機制,設立20個外來物種日常監測點進行重點監測和跟蹤。針對加拿大一支黃花、福壽螺等重點外來入侵物種,編制防治技術手冊,組織召開1~2次現場鏟除會,開展集中性滅毒除害行動。繼續支持建立外來入侵物種綜合防控示范區和生物天敵繁育基地,開展生物防控。繼續組織開展外來物種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查處非法引入和非法經營一類外來物種的行為。
十一、大力保護農業野生植物資源。探索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構建視頻監控系統,推進我省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區(點)保護工作;做好農業原生境保護區建設項目實施監管和驗收工作。科學開展野生植物馴化繁育利用,重點對野生果樹、果蔬、花卉進行馴化繁育利用。加強農業野生植物資源監管,重點抓好國家保護農業野生植物的采集、出口管理,防止珍稀農業野生植物資源的破壞和流失。
十二、高質量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后續工作。認真開展全省農業面源污染數據校對和整改工作,確保普查數據真實有效。加強普查數據分析與成果應用工作,特別是相關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的分析與運算,確保我省承擔的不同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科學、準確。按照《污染源普查檔案管理辦法》要求,加強污染源工作檔案管理。做好成果發布、總結表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