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表示,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改善環境質量,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雖然近年來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達60%以上,預計2017年有望下降至60%以下。其中,清潔化是煤炭作為能源的基本門檻,就目前來看,改善大氣環境,只有增加天然氣和電力消費。由于受體制機制的制約,我國還不可能大規模供應天然氣,但可再生能源可以,因為可再生能源已經實現充分的市場競爭。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推動儲能技術示范應用配合國家能源戰略行動計劃,推動儲能技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儲能產業在市場規模、應用領域和核心技術等方面的突破”列為“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
實際上,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儲能行業的技術產品均得到長足發展,行業已經進入了產業化初期,未來市場空間可觀。從“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都將儲能作為重點研究和發展領域之一。
我國機械行業擁有十分豐富的企業資源和技術能力,是推進“光伏+”綜合利用工程和儲能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可以通過與光伏、儲能等技術的有機融合,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并在促進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裝備的國產化亦可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