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城同創”年度報告之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用上新能源,輕松把錢賺
為優化能源結構,建立現代能源利用體系,國家能源局于2012年上半年啟動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申報工作。亳州市結合實際,積極申報,編制了《亳州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發展規劃》,2014年1月成功入圍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名單,是全省列入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名單的3個市之一。
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推進亳州市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各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推廣應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緩解節能減排壓力,減少能源對外依存度,拓展亳州市可持續發展空間。
“這是你家發電掙的錢,你數數……”不久前,利辛縣胡集鎮張莊村村干部劉輝來到了村民陳懷芳的家中,把1112元錢遞到了她的手里。74歲的老人激動地接過錢,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真得好好地伺候伺候它!比我們老兩口能掙多了!”陳懷芳和老伴劉國華均已75歲,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除了地里的莊稼以外,就沒有其他收入了,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去年年底,村里選了12戶作為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試用者,陳懷芳家成功“當選”。從那以后,這老兩口不僅用上了新能源,還能夠輕松把錢賺。
陳懷芳家只是亳州市新能源應用的一個縮影。早在2014年,亳州市印發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實施方案”和“加快推進光伏應用的實施意見”,將任務分解到了縣、區及市直各部門,建立多部門協調管理機制,制定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
政策中明確提出,對亳州市新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年度指標內,按其年發電量給予項目運營企業每度電0.25元的補貼,補貼期限為10年。同時,亳州市還制定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相關程序,規范資金使用,加快了推進創建工作。
資金來引導,助推快發展
不久前,市發改委就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亳州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創建成效進行了詳細介紹。
市發改委副主任閆文昭介紹說,為加快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創建,市政府設立了市級新能源產業引導資金,市級財政每年拿出至少500萬元用于發展新能源產業。
同時,亳州市還以“借轉補”方式,支持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等領域項目,這些項目最高可得到50萬元的補助。以“事后獎補”方式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經完工且并網發電,規模在1兆瓦以上的,給予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規模在5兆瓦以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規模在10兆瓦以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4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亳州市還通過對節能評審機構、生態教育基地、新能源服務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培育,引導他們向新能源專業化發展。
“我們還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導向作用,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積極宣傳新能源知識,激發全社會節能與運用新能源的熱情,不僅提高了全社會對新能源的認識,而且創造了良好的氛圍。”閆文昭說。
規劃來引領,強力抓創建
目前,國能蒙城生物質發電項目已并網發電,渦陽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武漢凱迪譙城區、利辛縣生物質電廠項目已開工建設;上海電氣蒙城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在有序開展前期工作。亳州市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已取得核準,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億元。
未來,亳州市還將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謀劃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依托茨淮新河岸線資源,謀劃茨淮新河光伏產業帶項目,擬打造光伏發電、扶貧開發、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四位一體”的光伏產業新模式。實施光伏領跑者行動計劃,謀劃采煤沉陷區水面光伏示范基地,不斷壯大亳州市光伏應用產業。繼續深入推進光伏發電項目,亳州市已備案光伏發電項目563兆瓦,其中已開工300兆瓦,并網發電50兆瓦,規模居全省前列。
“我們將按照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驗收要求,嚴格對照新能源示范城市評價標準,進一步查漏補缺,加快推進新能源項目的實施,擴大新能源利用范圍,做好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要求的其他工作。”閆文昭說,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利在當代、澤被后世的民生工程,隨著亳州市各項目標計劃的逐步落實,新能源示范城市創建一定能夠成功。
來源:中安在線
來源:中安在線

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