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電網透露,“十二五”以來,新能源發電量保持持續增長。今年1-11月,新能源累計發電量2317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5.6%。同時,國網是目前全球接入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 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國網新聞發言人張正陵介紹,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消納問題更為突出。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加之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電力增速減慢,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新能源消納矛盾更加突出。
據了解,國家先后頒布了“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但“十二五”電網規劃至今沒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電網項目核準滯后于新能源項目,新能源富集地區不同程度都存在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消納的剛性約束。此外,與國外相比,我國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已經嚴重滯后,僅局部地區開展了風火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試點。由于缺乏常規電源提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火電企業普遍沒有為新能源調峰的積極性。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