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素有“廣西煤都”之稱,煤炭一直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能源,同時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然而,經過多年開采,合山煤礦資源已近枯竭,大批礦井報廢或關閉。與此同時,在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合山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瘡痍滿目,是煤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千瘡百孔的礦區,地下廢棄礦井縱橫交錯,地上煤矸石堆星羅棋布,地表塌陷導致許多房屋開裂,搖搖欲墜……走進合山,生態環境的惡化,灼痛著人們的心靈。
資源枯竭,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合山電廠亟需走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的路子!可路在何方?
2015年12月8日,十家媒體記者一起走進大唐桂冠合山發電有限公司(前身合山電廠)被眼前整潔的路面,高大壯觀的機組所吸引,傳說中的煙囪里冒出的濃濃黑煙不見了,看到的是一塵不染的天空。


合山發電公司依靠科技進步,從管理入手,對設備、煤質、環境等進行綜合治理,積極應對為了燃燒合山劣質煤需要進煤30多種的配煤摻燒局面,每天靈活摻配煤方案達10多個,成功走上了燃燒劣質煤的自由之路。同時,使燃燒劣質煤自由之路成為構建了完整的科學發展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光明前景,使企業從淘汰到進步,從落后到發展,在企業做強做優的宏偉藍圖中闊步前行。

合山發電有限公司“上大壓小”工程項目2×67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配套設施——江邊循環水溢流堰采用直排冷卻水方案,充分利用鍋爐循環冷卻水系統節能減排的優勢,水資源在設備系統內做完功后,順著下流的水勢經過多級階梯平臺展開的方式最終退回紅水河,形成溢流堰。據悉,合山公司即將打造夜晚燈光,夜幕降臨時,奔流而下的瀑布在燈光映照下,蒙蒙水霧如同染上一層銀白色的雨紗,與一路相連的合山市江濱河堤景觀相映宜。

2010年年初,合山市向國土資源部申報國家礦山公園,欲把廢棄礦山打造成工業旅游景區,將合山由工業城市引向旅游城市轉型。

時任合山市市委書記曾廣斌認為,建設礦山公園,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項一舉多得的舉措”——不僅能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提供社會就業崗位,還可以推動合山礦業遺跡的保護開發,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觀光游覽、度假休閑、科學研究、教科普及和文化娛樂的場所。

來源:新華網(廣西合山:光熱之城嶄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