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供熱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供熱面積將達到9.3億平方米,比2014年新增供熱面積1.8億平方米。熱電聯產、燃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面積比例達到90%以上,進一步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比例,并積極推廣利用電廠余熱供熱新技術,形成安全、清潔、經濟、高效的供熱體系。
全面推進供熱制度改革,分步驟、分群體推進“暗補變明補”熱費制度改革;促進供熱計量收費深入實施,按照《北京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的要求,新建建筑及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切實保障低收入等特殊群體采暖需求。繼續規范行業管理,加強供熱行業制度建設,推進供熱采暖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建立健全熱電氣聯合調度指揮體系,保障冬季供熱安全穩定運行;深入開展供熱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落實行業安全監管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與補貼機制,促進供熱行業精細化管理;引導社會資本有序規范進入供熱市場,多途徑推進供熱資源整合;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考核體系,促進供熱行業服務水平提升。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還將重點完成以下6項供熱工程。
一是熱電聯產熱源改擴建工程,建設必要的尖峰熱源,以提高供熱保障能力及安全穩定性。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心城熱力網熱源供熱能力將達到1萬兆瓦。
二是城市熱力網安全保障工程,逐步完善、建設市區城市熱力網的聯絡線、保障線工程,結合調峰熱源,建設事故應急儲備儲水裝置、儲熱裝置,提高城市熱力網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繼續推進燃煤鍋爐房清潔能源改造工程,結合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設區域能源供熱體系。
四是繼續穩步推進老舊管網改造工程,2018年基本完成老舊管網改造任務。
五是京津冀一體化域外供熱工程,全面推動涿州熱電廠對北京房山區供熱工程,力爭到2017年實現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