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指的是傳統能源之外的、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并且對環境沒有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與汽車新能源等。近年,在傳統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環境保護壓力加劇的背景下,新能源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
習近平訪美助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 新能源產業發展分析
隨著“十二五”即將結束,國家近期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依舊將低碳環保作為發展主線。從新能源產業來看,光伏、風電與核電等清潔發電領域將獲得利好。
光伏是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簡稱,指的是可以將太陽能輻射轉換為電能為用戶供電的系統,分為并網與獨立式,并網式具有成本低、環保等特點,正成為光伏行業主流。并網式發電又分為地面電站與分布式光伏,我國太陽能市場以地面電站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場。不過考慮到地面電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國東中部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并不適用地面電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廣。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2014年和今年上半年,中國分別以11.3GW、10.6GW和7.73GW的新增裝機量,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光伏應用逐漸在國內趨熱。雖然國內光伏應用還存在分布式光伏應用進展緩慢、光伏電站與配套電網建設不協調以及資本市場重視光伏電站投資、忽視光伏制造升級等問題,但是隨著《關于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出,分布式光伏與光伏制造技術升級將成為重點內容,光伏行業有望在“十三五”期間獲得新一輪發展。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陸地與海上可開發與利用風能共計10億瓦,業界統計如果風能被全部開發,可以滿足我國目前的用電需求。我國是全球風電裝機增長速度最快、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風電并網裝機已達到7500余萬千瓦。不過,作為世界風電第一大國,局部地區棄風的“生長痛”也困擾著業界。
對此,業界認為,解決棄風問題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規劃環節,加強管理與科學規劃,讓風電發展和電網消納均衡同步;建設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輸送通道,構建全國乃至更大范圍的風電消納市場。根據國家規劃,風電十三五累計裝機目標大概率將上調到250GW,風電行業有望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