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以后,銅川作為重要的煤炭和建材基地,為國家貢獻了5億多噸原煤和1億多噸水泥,而環境質量卻每況愈下,曾被中央電視臺報道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銅川的環境問題根子在煤,在于傳統能源,但銅川短期內不可能徹底摘掉“傳統能源基地”的帽子,必須走能源清潔化的道路,通過煤炭的清潔化利用、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打造休閑養生城市。
一提起火電廠,人們印象中往往都是冒著黑煙、走路捂鼻的形象,但在華能銅川照金電廠,卻是另一番模樣。華能銅川照金電廠建有兩臺60萬千瓦空冷燃煤脫硝機組,作為我省乃至全國重點節能減排單位,電廠投資3.5億元,采用西安熱工研究院燃煤鍋爐煙氣污染物一體化協同脫除超低排放技術,對脫硫、脫硝和除塵系統進行綜合改造。截至今年5月29號,1#和2#兩臺機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機組運行穩定,各項指標正在持續監測之中。根據統計數據,該廠超低排放改造后,SO2、NOx、粉塵的排放量分別僅占改造前的7.0%、35.4%、10.8%。華能銅川電廠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超凈排放電廠。
隨著近年來全市煤炭等傳統能源可開采年限的不斷減少,新能源開發利用刻不容緩,同時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也倒逼著清潔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對調整銅川市能源產業結構、緩解能源壓力、實現節能減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位于耀州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內的100MW光伏農業產業園項目,是銅川市首個集光伏農業大棚技術與農業化生產研發相結合的產業項目。該項目占地3000畝,總投資12億元,規劃建設農業大棚756棟,棚頂光伏電站安裝容量100MW。該項目開發事業部經理李海瑞告訴記者,項目有機地將工業與農業產業化發展融為一體,集中光伏并網發電與規模化農業發展優勢,通過土地的立體綜合利用和一二三產業聯動,提高土地的經營利潤和生產附加值,實現工業化綠色發電與規模化農業種植的長效發展目標。在節能減排方面,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2億度,相當于年均可省燃油2700萬升或節省標準煤約4萬噸,這就意味著每年減排溫室氣體CO2約10萬噸、SO2約700噸,年均節水3.4萬噸,年均減少因火力發電廠產生的粉塵近3萬噸。
在支持能源清潔化和建設光伏產業園的同時,銅川市又依托豐富的風能資源,在印臺區阿莊鎮和宜君縣云夢鄉投資約4.5億元,建設總裝機容量為4.95MW的風力發電廠。在印臺區王石凹李家塔煤礦采空區、碳莊塔村農用地及部分荒坡地等,投資30億元,建設總規模為300MW的我省第一個、全國最大的農光互補項目。城市交通方面,對全市公交車輛全部實行油改氣工程,今年又在全省率先購置了國內最先進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客車投入主要線路運營,使全市公共交通節能減排水平有了飛躍式的發展。購置了一大批各類功能的新能源環衛車輛用于城市治污降霾,向農村投放300多輛小型純電動環衛車輛用于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城鄉環境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車等項目,向清潔能源新道路邁出了大一步,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