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峰會特邀嘉賓,胡潤青強調,“中國太陽能光熱從生產大國邁向生產強國,需要進一步擴大太陽能熱利用多元化的市場規模,統籌推進太陽能工業熱能供給,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供熱制冷技術,與常規能源互補運行,進一步優化太陽能的經濟性。”
本屆峰會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制冷委員會主辦,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北京四季沐歌太陽能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制冷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太陽能技術委員會、國家發改委、中科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及企業界嘉賓出席會議。
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制冷委員會(IEA—SHC)是太陽能光熱領域最權威、最高級別的政府間能源組織,匯聚了全球頂尖的專家和技術資源,因此作為峰會主辦方,2015 國際太陽能供熱制冷技術峰會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熱利用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被視為太陽能光熱領域最高端的技術交流盛會。
峰會以“新挑戰、新視野、新機遇”為主題,圍繞太陽能供熱、制冷、蓄熱、工業利用、中溫集熱、零能耗建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太陽能熱利用的尖端技術,以及十三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政策導向、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市場環境前瞻性分析等問題進行深度交流。
國際能源署太陽能供熱制冷委員會(IEA-SHC)前主席Werner Weiss 出席峰會并發布IEA太陽能熱利用發展路線圖,路線圖預測,從2010年至2050年,建筑中用于生活熱水和供暖的太陽能供熱量將會以每年7.1%的增長速度,然而生活熱水和供暖消耗的總能量只有1.3%的增長,至2050年,用于生活熱水所消耗的熱量中,太陽能將占25%,用于供暖所消耗的熱量中太陽能所占比例約為7%。
據介紹,四季沐歌太陽能跨季節蓄熱采暖已廣泛應用于中國各類工程項目當中,以2013年建成的亞洲最大太陽能跨季節蓄熱采暖項目——河北經貿大學太陽能采暖、熱水綜合利用項目為例,相對于短期蓄熱采暖,四季沐歌通過熱能反向提取技術和水箱分層處理技術將春夏秋三季的太陽能儲存起來,在冬季用于大規模區域性集中采暖,實現智能遠程監控和復合能源的最佳匹配。該工程總蓄熱量達2萬噸,可滿足3萬名師生的冬季采暖和全年的生活熱水需要,以系統運行壽命15年計算,扣除非采暖季的熱能損耗,這個項目可減少2.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200噸二氧化硫排放,100噸粉塵排放,節電7000萬度,節約標準煤近萬噸,可有效替代燃煤鍋爐,減緩供暖性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