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地源熱泵系統并非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任何情況下都適合應用并都能取得理想的節能效果。日前,地大熱能認為,發展地源熱泵要因時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源熱泵節能,并不是一個噱頭。在工程中應用地源熱泵技術,不應該是為了爭取示范項目的榮譽,或是為了政策性資金補貼的實惠,而應該是實現節約能源,這才是推廣它的真正意義。
“源”是根本,要使用地源熱泵系統,首先要關注的就是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資源條件以及建筑物的能耗特點和實際用能需求,要從科學、發展的觀點出發,客觀地研判是否適宜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和采用何種形式的地源熱泵系統。“沒有最好的系統,只有最適宜的系統。地源熱泵是否可以應用以及應用哪種形式的地源熱泵,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
在看來,“源”是系統運行成功的根本,“源”的質和量直接決定了系統的成敗。地源熱泵系統由地熱能交換系統、熱泵機組和建筑物內系統組成。后兩個系統即便再成熟完善,如果“源”滿足不了工程的需求,整個系統運行就無從談起。實際上,在《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中已經明確規定,地源熱泵系統方案設計前,要對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足夠的了解。但事實上,這一重要環節在工程中卻往往被忽視。在很多地區,審查的程序不嚴格、不完善,甚至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
前幾年地源熱泵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人并不接受;而如今大家爭相使用,大量的地源熱泵項目快速上馬。這個過程既讓人感到欣喜,同時也讓人有一絲擔憂。這種憂慮,一方面來源于前文所述的,一些項目上馬盲目,缺乏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大量的項目不能規范地利用地下水資源,不能保證正確回灌,會對地下水文和地質結構造成影響,甚至是破壞,同時也會殃及空調系統安全的可持續使用。
關于地下水水源熱泵的使用,《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明確規定,必須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確保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層,不得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及浪費。這是規范的強制性規定,要求實現100%回灌。然而很多工程的實際情況卻幾乎與規范的要求背道而馳。可以說,國內地下水源熱泵工程中,存在回灌不充分問題的十有七八。
地大熱能認為,之所以會產生回灌不充分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回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工程的施工隊伍水平不高,成井工藝和技術有缺陷,導致達不到回灌要求;另一方面是地質情況決定了一些工程回灌難度很大,比如一些細沙土的滲透性比較差,回灌困難。而最為重要的,其實還是相關的監管審查機制不夠嚴格。所以,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就必須加強前期審核和后期監管。對于那些不能充分回灌的工程,要有嚴格的處罰機制。否則地下水資源大規模使用,又不能充分回灌,將對當地的地質狀況造成嚴重破壞,甚至會導致地面塌陷,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