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已逾而立之年的太陽能光熱產業面臨著諸多困難,也同樣在尋找著新的商機,眾多企業正在積極通過技術創新實施多路突圍,以謀求產業轉型升級。市場需求牽引產業升級“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業內有人悲觀地認為太陽能產業已經觸碰到了產業‘天花板’,但是我們并不這樣認為。” 張曉黎告訴導報記者,目前有5000萬臺早期型號的各種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分布在全國城鄉。在未來的10年左右時間內,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將要到達設計使用年限,等待著被集納了眾多先進技術和設計標準更高的新型號太陽能產品升級換代,這無疑將意味著一個每年上千億元級的龐大市場。
論壇上,來自北京的創意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懷松,以其在某所大學的樣板工程為例,展示了其“互聯網+太陽能+ 熱泵+ 凈水工程”模式之下,及時同步傳遞、共享信息帶給大學生群體新潮時尚的消費感受;珠海興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則向與會者展示了其將太陽能光伏和光熱聯合,在湖南湘潭建設成目前世界最大的集中連片式屋頂光伏電站,以及在甘肅武威太陽能產品研發基地探索“光伏發電+現代農業”的工業治沙新模式。
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講運認為,互聯網技術與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牽手,同樣將給這個產業打開諸多以往無法想象的成長空間。立體拓展導報記者日前在位于德州太陽谷的皇明集團的太陽能廣場上看到,這家太陽能產業巨頭新研發的太陽能燒烤爐、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箱包服飾、太陽能玩具等系列產品組成了一個陣容龐大的新產品長廊。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在向導報記者一一介紹了產品性能之后表示,皇明集團目前也在謀求轉型,在鞏固原有的熱水器、熱水工程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正在通過對光伏技術和集熱技術的集成,研發一個以年輕人為目標消費群體的新的產品序列。而在過去的數年間,皇明集團還一直在致力于推廣其集納了智能技術,并融入了微排理念的微排城市及微排醫院、微排學校等整體解決方案。“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突圍,我認為最大突破口還在于建筑一體化領域。”山東豪客太陽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詔深有感觸地告訴導報記者,目前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識,全國35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政策,要求12層以下新建樓層全部安裝太陽能。為此,其公司多年來一直醉心于研究中國建筑“南墻集熱計劃”,以實現太陽能產品與建筑體“鑲嵌式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