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樣的感慨,筆者陷入了沉思。同行業中幾乎所有的企業也在抱怨:“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產品價格越來越低,產品的成本卻越來越高,而且競爭還越來越大,為什么?”
按照市場發展規律,產品質量普遍提高,規模化生產,競爭充分了,價格自然低了,真是這樣嗎?再者,大家都難做,誰做得好呢?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推行了新建建筑12層甚至100米以下的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巨大的市場蛋糕哪兒去了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使我們的心情沒法平息。我們是否應該分析市場背后真正原因?
劣幣為何驅逐良幣
也許很多業界人士記得黃鳴曾經談及的行業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多年來大有越演越烈之勢。
“價格戰同樣也讓邁能有點無奈。按道理來說,一流的生產設備、一流的生產工藝、一流的設計、一流的產品質量似乎都有助于公司為產品贏得更高的售價。江蘇邁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曉表示,“往往這樣成為了邁能的劣勢:價格高。價格高三五十元是合理的,無論從生產工藝和選材還是售后服務等方面來看,有些企業為了三五十元而‘另嫁他人’。結果,工程不到3 年就出現了問題。”仔細想想也不怪他們,逐利是企業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今價格戰激烈,加上一些地方小房地產商為了應付強制安裝,以價格來選擇廠家。無利可圖的事,估計沒有人會去做。如此,大家都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淖漩渦,無法自拔。
“現在的一些中標價格,低于我們的成本價。 不知道該企業怎么生產出來的。”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彬表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主動放棄。不因為眼前蠅頭小利而犧牲長遠利益。合理的利潤空間才能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力諾瑞特相信堅守產品品質和品牌,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就一定會有市場。”
劣幣驅逐良幣的根源,也許是大家不在一個水平競爭。“邁能自成立以來就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做企業,正常納稅和繳納員工社保等。更為重要的是提供相應的福利,比如培訓學習。而不少競爭對手沒有。同時,加上可以不為劣質低價的產品買單。結果導致大家不在同一水平競爭。”邁能董事長朱慶國說:“一個好的現象是,目前不少地產商或者太陽能工程項目指定要GMO
邁能的搪瓷承壓水箱。這是對邁能人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肯定。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也是對邁能產品質量的認可。”
其實,品牌是做給消費者的。有關數據顯示,在世界品牌中,一個行業最大的品牌市場占有率可能在40%~60%,第二品牌可能就是20%~30%,第三名可能是10%~20%,第四名可能是5%,這就是品牌的力量。僅從行業品牌占有率來看,我們行業的品牌時代還沒有到來,依然處在諸侯混戰的階段。
“我認為打造品牌首先要打造品質,其次是追求品位,再次是提升技術。我覺得這就是品牌的開始。再者,我們行業剛剛開始進行由零售市場向工程市場轉型階段,工程市場的品牌戰略正在醞釀過程中。但初始階段沒有做好,相信結果也好不到哪兒。”朱慶國如是說。
進入品牌時代也許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就會逐漸消退。
跨界溝通迫在眉睫
“招商地產項目中的90%太陽能熱水系統不好用,不耐用甚至不能用,壁掛式太陽能丑陋不堪,讓人不忍直視。人們對于小區房子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地段、戶型、規劃上,現今人們對于外立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個高檔的小區外立面相當重要,在一個‘高大上’的小區墻壁上掛一些太陽能板,戶主會如何看待?”強斌針對多年來招商地產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經驗和調研結果而提出了值得行業人士思考的問題。“從2006年起,招商地產在深圳的13個太陽能項目中,有6個在用但有不少問題,5個廢棄,2個未用。”
強斌更是爆出了一個驚人內幕:“即使戶主接受外觀的缺陷,可是深圳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陽臺挑出去安裝太陽能板的是要算面積的,一塊太陽能板2000~3000元,可在深圳房價20000~30000元/m2,也就是說安裝太陽能板就意味著用戶多買了同等價位的房屋面積,這可謂是天價。”
此外,還有陽臺到衛生間管路過長,需放掉很多冷水,不僅浪費水還導致加熱輔助裝置要常常作業,居民抱怨,打著節能節約的口號,其實更費時費力。產品相對比較復雜,存在操作不方便等問題。
有關專家分析,阻止這一理想的價格效應形成的最大障礙是:顧客無法在購買前,正確地評估出產品的生產商是高質生產者還是低質生產者,從而也無法評估出他是否買到缺陷產品。
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這需要我們行業反思。否則,只能是以價格來競爭。
“至于信息溝通方面,邁能不做終端,但與地產商、設計院等有關部門的人士進行了廣泛溝通,及時傳遞了行業信息。這也是地產商為何指定用邁能產品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地產商都以價格來選擇產品,其實,多數地產商還是比較注重產品質量的。再說,三五千元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相對每平米幾萬元的地產來說,所分攤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朱慶國表示,“但僅僅一家企業的溝通范圍有限,需要行業人士共同努力。”
品質贏得贊賞
有關人士表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大環境問題,這是需要國家宏觀調控才能有效解決的問題。換句話說,這牽扯到一個國情的問題,就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和商業經營現狀而言,出現這種情況也是不足為奇的,為什么會頻繁地出現更多的假冒偽劣產品?大到國內知名企業,小到家庭作坊,都在千方百計的降低成本來獲得更大的利潤,所以導致有些人不顧人民的生命健康,使用一些具有危害性的化學物質來蒙蔽國家質檢部門的檢測,這不就是明擺著賺取昧心錢嗎?這種觀點筆者認同,產品質量需要頂層思維解決。
“我們一直聽到很多行業洗牌的聲音,行業洗牌表現在哪,那些劣質低價的依然大行其道。”不少企業如此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