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賀歲片,都會成為新舊交接之際全民熱議的話題。而要探究賀歲片的表現手法,依筆者看來,無外乎是沒底線地耍貧和無止境地荒誕,目的是博人一笑,引人深思。
單就荒誕這種手法而言,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瞎扯”,的確是,怎么著,人在床上睡一宿,都不可能變成巨大的甲蟲吧。
但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隱喻,用以形容不符合常理卻又司空見慣地發生在我們周邊的很多事。而在筆者長期關注的太陽能行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你能想象在人工成本逐年上漲,原材料價格基本維持不變的前提下,現在的太陽能工程市場招投標價竟然只有2年前的1/3嗎?你不需要身為行業資深人士,而只需要用最簡單的思維想一想,這樣的事情有可能發生嗎?但是,它就這樣發生了。
你能想象一個工程,招標概算價竟然與中標價相差四五倍嗎?但在合肥幸福花園及三角島項目太陽能一體化采購項目公開招標中,根據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2014年8月發布的公告,招標概算價第一包4000萬元,第二包1000萬元,實際最后中標價分別是998萬元和137萬元,這也被業內稱為招標概算價與中標價相差最大的項目。
兩個價格間相差如此巨大,是概算價不合理,抑或是中標價低得離譜,沒有人去反思。估計只有招標負責人沾沾自喜,省錢啦。
別說,合肥市招投標中心還真有人這么想。有內幕消息稱,該中心負責人曾說過,概算價5000萬元的項目,如果最低價3000萬元中標,差價2000萬元就算是該中心給政府省出的業績。
省錢就是業績?這到底是領導真實的心意,抑或是底下人對領導意圖妄加揣測的結果?省的是誰的錢,又會帶來哪些惡劣的后果?沒有人發問。
于是,在一片“省省省”的叫好聲中,所有人心領神會。供方心領神會地降價,買方心領神會地接受降價,皆大歡喜,直至有明白人站出來表示自己的莫名其妙。
安徽當地一家中型地產開發企業采購負責人最近抱怨連連,其項目一期采購太陽能熱水器每臺為7000多元,二期項目就降到了每臺4000多元,三期更低。本想在老板面前邀邀功,未曾想沒討到好,卻被老板懷疑是否拿了回扣。
目睹這樣的荒誕劇,我們只有苦笑的份,伴隨而來的則是內心的壓抑和苦悶。烏云沉沉地壓在這個本應燦爛的行業,至少在現在,我們看不到天日。電影上映,總有終結時,但這幕行業的荒誕劇卻依然在上演。(作者: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