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對太陽能利好的新政和相關措施,無論是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關于“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還是李克強總理在3月主持召開的“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亦或是國家能源局出臺的扶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事實上,2012年~2013年,國家政策的頻頻出臺,利好太陽能光熱新應用的研究與發展,為其創建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平臺。2012年4月27日,財政部、住建設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2013 年4 月,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等部委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 年)出臺;2013年5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3年8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
此外,據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謝光明透露,2014 年,國家能源局即將出臺《可再生能源供熱指導意見》,意見中將第一次把太陽能供熱放在可再生能源供熱的第一位。不管是綠建行動,還是城鎮化發展和供熱政策的出臺,都多方面涉及太陽能制冷和采暖等新應用范疇。政策扶持密集出臺成為太陽能光熱新應用“助推劑”,這些對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利好消息再次表明,中國太陽能光熱新應用市場前景可期。
“四項措施”保障穩健前行
據了解,隨著中國市場對新能源需求量愈趨明顯,EnergyTrend 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2014年中國太陽能市場將成領頭羊,全球太陽能舞臺將移至中國,或成為單一年度國家需求首度突破10GW 的巨大市場。從2013年年底開始,中國政府陸續推出相關政策促進產業發展。政策除落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管理、運營、補貼等領域外,國家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出臺了“四項措施”,保障太陽能穩健前行:
1. 制定“可再生能源供熱指導意見”。該方案把太陽能熱利用排在首位,其中太陽能在國家節能減排的貢獻率占居70%的比重,任務計劃到2015 年替代標準煤4800 萬噸,方案中同時提出四項相應的國家應給予的補貼和支持政策。這一方案的實施將成為促進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2.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列入節能產品目錄。這一措施將無疑對太陽能產品進一步推廣應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戰略為太陽能光熱產業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而帶來需求的大幅增加。
4. 加速工程市場發展。為有效地執行節能減排,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國家政策,配合中央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各級政府紛紛出臺太陽能熱水器強制安裝政策。
這四項措施進一步保障了太陽能產業的穩健發展,使其有了后勁,同時也指明今后的發展方向。
利好政策下行業或將再次“洗牌”
太陽能光熱新應用是在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升級之后,擴展出來的巨大市場。不同于市場、技術兩頭在外的光伏行業,光熱行業是完全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掌握真空管太陽能核心技術,并且已培育起巨大的內需市場。隨著我國太陽能低溫應用的相當成熟,太陽能光熱新應用在此基礎上,并在國家力量的支持下,在技術的不斷突破中,近兩年取得規模化的變革性進展。此次工信部發布的《意見》提高行業集中度的意圖也十分明顯。提出到2015 年將要培育3 家年產銷量在250 萬臺以上的龍頭企業,培育5 家以上年產銷量達100萬臺以上的企業,逐步提高龍頭骨干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在城鎮市場的推廣應用,優先推廣高效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太陽能熱水器在整個熱水器行業(包括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比重超過40%,能效等級二級以上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50%。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太陽能發展中曾因盲目擴張,導致行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而新政一定程度上或將再次加速行業洗牌。預計未來市場主要由5~10家骨干企業組成。而處于行業前列的日出東方、皇明、力諾瑞特等企業均紛紛提前在全國布局,增強企業競爭力。
促進“大光熱”走向成熟
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整個光熱行業每年可以為國家節約3000 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70 萬噸,節約的能源消耗折算成標準煤相當于為國家貢獻兩個三峽電站。太陽能光熱作為新型能源行業,從誕生之日起,其綠色的基因在節能減排方面就具有先天優勢。中國是全球太陽能光熱產業大國,集熱面積位居全球之首,但主要是熱水系統的應用。未來的光熱市場可分為熱水、熱能、熱電三大市場,每個市場在民用、商業和工業等領域都有不同空間。
三十年間,中國太陽能光熱利用產業實現了超級蛻變,成功地從“草根經濟”一躍發展為新能源經濟熱捧的對象。“大光熱”概念在時代背景下蓄勢爆發,太陽能光熱利用不再僅僅局限于屋頂上那個三角架的熱水器,而是以更豐富的形態,向更廣闊的應用市場延伸:太陽能工程市場異軍突起;深度霧霾下太陽能采暖成為時代選擇;中高溫工農業化應用則是循環再利用、低碳環保主題下太陽能從民用向工業轉型的必然路徑;或許,隨著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和光熱技術的成熟,未來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將源于太陽能光熱。
在6月8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光熱發電專業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表示,目前科技部863計劃已經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以及系統示范列入先進能源技術領域重點支持項目,光熱發電產業鏈在中國已經初步形成,我國已經能夠自行提供部分產品和部件,國際公司開始進入中國。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光熱發電即將跨入歷史上重要的一個節點,這個產業十余年來的積淀將由此迎來爆發。但同時巨大的市場需求和供給的相對不足,也讓中國的光熱發電市場蘊藏巨大機遇。
總體而言,光熱將帶動國內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普及太陽能應用除了優惠政策和強制法規外,還要輔以技術、產品的配套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加以鼓勵支持,在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上更應該率先垂范,倡導低碳節能。
為此,太陽能的“大光熱”時代不僅如期而至,同時還會因新政的出臺,及國家對太陽能行業的重視,而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