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能聯盟網
中國一直以來都有以人性化、公正化、公平性等在世界著稱,然而最近太陽能行業居然強行“準入”,這還能否保證競爭的公平呢?
居民強裝前能否有個選擇強裝令,顧名思義強制安裝,居民的選擇空間也就小了。住在濟南濟大路一單位宿舍的李先生提出質疑,“像我們住的這種塔樓,北向的居民怎么安裝太陽能啊?”除了塔樓,一些高層建筑的低層,日照時間少,也不適合使用太陽能。
另一方面,居民更多的顧慮是怕因為質量、服務等因素,指定的太陽能熱水器成了擺設。
在濟南文化東路,融基書香苑拽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小區交房時都帶太陽能熱水系統,“先是水不熱,一到洗澡高峰期熱水就不夠用,后來有幾根管子炸了,樓頂開始嘩嘩漏水。”
而在鳳凰路龍園小區,居民已經入住2年多了,樓頂的太陽能系統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記者發現,出現問題的多是采用樓頂集中太陽能熱水系統,開發商投資建成交給物業后,因為維修成本等問題,往往成了“沒人管”狀態。而采用一家一戶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的小區,居民滿意度較高。興隆家園居民反映,開發商統一安裝的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很好用,冬天需要輔助電加熱,夏天日照充足,全家人洗澡完全夠用,很省錢。
居民們呼吁,太陽能熱水器品牌多,產品多,供水方式也不一樣,統一安裝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但事前能否讓居民在品牌、供水方式等方面有個選擇?
開發商每平米增加50元成本
在強裝令之前,為何開發商沒有主動裝?山東同圓設計集團高級設計師王春堂介紹,增加太陽能系統,設計、招標、施工都要跟著忙。業內人士估算,每平米大約要增加50元成本。
山東省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韓先生介紹,太陽能強裝令在圖紙設計中,除了固定裝置,對樓下綠化帶、建筑外立面設計有很大影響。因為存在炸管、脫落危險,所以樓前綠化帶面積要加大,阻擋居民靠近。加掛太陽能后,外立面設計肯定要改,甚至要像空調外機槽一樣,預留出太陽能安裝臺。
按照目前市面上一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售價5000元-6000元計算,100平米的房子,不算綠化帶和多出來的建筑成本,開發商每平米要增加50元成本。
“盡管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50元相對于上萬元的房價而言影響并不大,不大可能出現太陽能強裝令引發房子漲價情況。”韓先生介紹,目前省內設有綠色建筑獎勵,財政按一星級15元/平方米、二星級30元/平方米、三星級50元/平方米的標準予以獎勵,“與財政補貼相比,開發商更期待容積率等政策獎勵。”
廠家質量能否過關
當下,對省內外的太陽能廠家而言,能否進入濟南市建委擬定的推薦目錄將決定一切。
基于安全考慮,強裝令明確要求實行產品準入制,并設置了“承諾5年以上保修期”、“未有不良記錄”、“外地企業須在濟南設有固定維修點或辦事處”等層層門檻。但這并不足以打消業內擔憂。
據了解,在此前的太陽能下鄉活動中,大量劣質產品充斥農村市場,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并引發了皇明、太陽雨等眾多廠家之間的口水仗。如何在保證公平競爭情況下,又能確保入圍企業和產品安全可靠,對政府而言也是一場考驗。
而在企業方面,在上百米高層建筑外墻掛上一個上百斤重的太陽能集熱器,還要考慮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狀況,并保修5年以上,確保玻璃管不炸裂、支架不脫落,也絕非易事。
用濟南市建委有關負責人的話說,企業過這一關就像試藥人,“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睡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