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論壇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等部門聯合主辦,包括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在內的10多名專家與28個國家的150名代表,在蘭州國際太陽能中心就太陽能風能與綠色建筑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太陽能風能一直都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尤其是應用最廣泛的太陽能,“十二五期間”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根據中國市場情報中心權威發布的太陽能行業競爭報告顯示,2020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銷售額將達到3000億市場規模。
然而,這樣一個前景誘人的產業卻“命運多舛”。從2012年開始,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引發內銷遇冷,大批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另一方面,美歐經濟危機持續發酵致使外貿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外需市場疲弱,以至于太陽能行業呈現出增長疲軟的跡象。“再加上太陽能行業魚龍混雜,行業內催生了諸多亂象。”業內專家表示,太陽能行業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局面。
如何在新一輪的洗牌中保留下來,參與太陽能未來3000億的市場競爭,便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記者注意到,業內專家在論壇現場重點提出,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需求,在給企業帶來困難的同時,也掀開了太陽能行業競爭新局勢的“冰山一角”。并且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利用互聯網挖掘用戶碎片化需求,滿足需求,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像海爾太陽能就是專注于用戶碎片化需求,創新研發的平板太陽能不僅打破了城市安裝限制,也贏得了更多用戶的支持。
據了解,海爾平板太陽能采用分體式設計,確保了太陽能與建筑整體的完美融合,打破了城市安裝限制,而且采用高強化低鐵布紋玻璃設計的平板,還能承受1.2噸小型汽車的重壓。而據國家統計局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海爾平板太陽能以12.92%的銷售量市場份額成為全國銷量第一。
對此,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太陽能行業門檻低、魚龍混雜。因此,在面對新一輪的行業增長時,太陽能行業不能走“一哄而上”的老路,更需要跳出“先亂后治”宿命,吸收國際先進技術,通過自主創新來滿足用戶碎片化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