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吳忠,陽光明媚,從太陽山到紅寺堡,從盾安集團太陽鎂業有限公司到弘德工業園神華創業園,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開發建設、生產施工并未因逐漸寒冷的天氣而停止。當天,項宗西一行深入寧夏科冕葡萄酒廠、魯家窯生態移民安置區等處,進廠房、入車間……對各個企業的發展邊走、邊看、邊問,仔細了解情況。在盾安集團太陽鎂業有限公司5萬噸金屬鎂項目場地,該公司新安裝的兩臺25500KVVA硅鐵爐引起了項宗西的注意,在了解到這是該公司自己研發的設備的情況后,項宗西指出,要盡快使兩臺新安裝的硅鐵爐投入使用,但在生產過程中要始終重視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降低產品的能源單耗,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弘德慈善產業園到魯家窯生態移民安置區不到500米,走進移民安置區,商貿市場、教育區、移民文化健身廣場……一個配套設施完善、充滿現代小城鎮氣息的生態移民安置區呈現在大家眼前。在移民孫柏清敞亮的新房子里,孫柏清說,在搬遷前,他住在同心縣新莊集鄉,那里氣候惡劣,種的十幾畝旱地十年有九年無收成。“為了養家糊口,俺還得給別人放羊,一年到頭掙不上1000塊錢,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現在這房子上下全梁,炕和灶都是節能的,除了馬桶是自己買的,其他都沒出錢。”孫柏清的話語中透著滿足和幸福。
魯家窯生態移民村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鋪在屋頂的太陽能板。紅寺堡區區長徐軍說:“太陽能是紅寺堡的‘特產’,在移民的房頂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采暖系統,一年下來可為每戶移民節約資金近3000元。”在了解這一情況后,項宗西說,近幾年來,可以說是紅寺堡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幾年。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全力做好民生工作,以讓移民群眾過上小康生活為目標,積極穩妥地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走節水、優質、高效的路子,真正把葡萄、設施農業等產業抓出成效,以實際行動加快地方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