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和應用國家,年產量和總保有量均為世界之最。但進入門檻低,又缺乏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監管,造成了太陽能行業良莠不齊。很多小作坊企業生產工藝落后、質量管理混亂、產品性能不過關,偷工減料及粗制濫造現象嚴重,導致流入市場的產品出現爆裂、漏水、漏電等諸多安全問題。
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不少熱水器安裝固定的鐵絲,強度、抗風性和牢固性都較差,而且容易腐蝕生銹,遭遇大風易斷裂。“選材、制造、配件、安裝、服務都不過關的產品,極大危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黃鳴說。
據介紹,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標準只有30多部,且絕大部分都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可選擇性執行。唯一的強制性標準是2012年實施的《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針對的是太陽能產品的性能,而關于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安全保障的國家級強制性標準尚未出臺。
江蘇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童天武認為,一批質量不好的太陽能產品走進市場,會導致消費者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隱患,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應該有一套成熟的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