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守,皇明不用三聚氰胺,皇明從制造產品的選材用料到制造出成品,企業制定的標準高于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當低價低價廠家在研究如何以次充好以劣充優時,皇明堅守道德底限不放松。”黃鳴在發布會上直言,“但是全行業到現在沒有出臺一個有關消費者安全健康的強制標準,沒有強制行業安全標準認證。”
由于太陽能是新興行業,消費者大多是第一次購買使用,使用年限短,還沒有到事故頻發階段,“太陽能行業是消費者和媒體的低關注度行業,在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安全事故時,偶發事故不會引起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但是,黃鳴認為,“質量亂象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了。”
每月公告1-2個行業潛規則
發布會上,黃鳴無奈地說,“我作為太陽能熱利用唯一人大代表,曾多次上書建議,建立安全強制標志,最終無果,不是無能,是阻力太大。他坦言,在市場終端他宣傳過太陽能的隱患,但僅作為消費者選購至提醒,過去一直想揭短,行動遲緩的原因是,從民眾角度上,揭同行的短爆行業的丑,認為是攻擊同行抬高自己,有逆反心理,行業里的廠家為了自身利益,當然反對強制標準和揭黑。
但是,黃鳴強調自己將不惜一切代價肅清行業亂象,即使是“皇帝”也要拉下馬。黃鳴稱,近期將每月公告1-2個行業潛規則,以此推進行業安全標準的建立。
事實上,如今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出現諸多亂象。據經濟之聲報道,目前在國內上市銷售的太陽能熱水器,并不需要單獨檢測,只要企業按照國家標準來生產,自主承諾保障產品質量就可以上市銷售。報道稱,許多三四人合伙的“作坊式”廠家,從市場上隨意購買管路和配件,經過簡單組裝便進行銷售,實際上沒有經過專業設計、制造和嚴格檢測,由于無法管控產品質量,造成管路漏水、凍堵等現象時有發生,以至于不能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從消費者角度建立行業強制標準
援引經濟之聲報道,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久偉說,“整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已經做濫了,農村市場萎縮,城市居民又不買賬,消費者對于太陽能熱水器的市場認知不斷下降,從太陽能轉向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的消費者在增多,這對于行業來說,非??膳?”。
“現在市場上很多賣的800元一套的太陽能熱水器,連生產成本都不夠,偷工減料的代價是犧牲掉用戶體驗,犧牲掉整個行業的信譽。”王久偉說,“這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廠家紛紛采取價格戰,從原料上無限度的削低成本,一大批質量不好的產品占領了市場,質量問題全面爆發,最終的結果是消費者不信任行業了。”
而尷尬的太陽能補貼下鄉助推了這一趨勢。王久偉透露,“太陽能行業是一個不成熟的行業,卻一直在用成熟行業的招標方法,尤其是太陽能下鄉出臺后,促使了各大廠商拼命低價競爭,而忽視了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的建設。”
王久偉說,任何一個產業,建立標準的時候,要從消費者使用方便、安全,達到消費者預期的角度建立標準,這是根本,“但是現在沒有做到這一點,更多的是偏向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