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1年成都創熱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年中會議上,高國安總經理的一番慷慨言詞,讓在場500多名經銷商和企業員工無不感到激情昂揚。
扎根四川消費人群
創熱,興起于內陸太陽能市場逐漸疲軟而西南太陽能市場日益崛起的時刻,歷時不到五年的時間,可以說還是一個幼小的品牌,然而這個品牌的孕育卻有著最優良的DNA,這就注定了它的發展帶著一股強勁的勢頭和巨大潛力。
四川地域廣袤又偏遠,地形復雜而居住分散,因此這里的太陽能起步較晚,而且一度發展緩慢。然而近幾年,隨著太陽能下鄉的普及和內陸市場競爭的惡劣,這里的“空白”狀態成為巨大的潛在市場,并攜同云南、貴州步入太陽能熱利用的后現代發展時期。
創熱應時而生,還因為它的締造者是第一批入主四川、積蓄近十年、坐擁三分之一四川市場的三千萬大商,無論實力、操作或管理,都具備了一個品牌誕生所需要的優良基因。最難能可貴的是,創熱并沒有像大多數后起之秀那樣急于求成,一起步就敢放眼全國,而是在本地穩打穩扎,以立足當地市場為重心,以扎根本地消費人群為重心,就連挑選代言人都以四川人民的喜好為準。如此一來,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發展應具備的“天時、地利、人和”,創熱都具備了,所以它沒有理由不發展。
輻射云貴川太陽圈
四川省新能源促進會會長劉錦超先生這樣評價創熱:創熱的興起與發展其實也代表了四川當地自主品牌的崛起。
我們都知道,自2000年以來四川成為外地品牌爭奪的焦點,所謂本土之上,他人逐鹿,不外如是。四川本土的太陽能自主品牌很少而且幾乎不為人知,甚至也有的企業發展了一二十年仍然寂寂無名。可是他們的存活只說明了一點:這個市場是養人的。
在這個養人的市場上成長起來的創熱,并不會滿足于這個市場,而是把觸角伸向了臨近的云貴兩省。云貴兩地的情況跟四川差不多,太陽能熱利用并不晚,只是沒有發展起來,當地太陽能企業品牌弱而市場寬廣,因此也是兵家大爭之地。尤其是近幾年,當地有實力的企業集團也紛紛加入太陽能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攪活了當地市場,未來發展同樣極具潛力。
而對創熱來講,進軍云貴并不算是擴張,因為相對于全國來說,三個省的市場還是小得太多。“輻射云貴川”這一策略只是為了把基礎面做得更大一點,讓品牌成長的土壤更廣一點,那么根基也就會越牢。
這就是所謂的“以今日之厚積而待明日之薄發”,今天的創熱攜帶著它的“創造創值創富”的理念,以謙卑的姿態,冉冉升起在中國的大西南,以對太陽能事業的無比熱愛,去開辟一個嶄新品牌的陽光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