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帶來無法承受的外壓負重
“2010年全市生產太陽能熱水器350萬臺,產值約38億元,全年累計出口約201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480%。”這是去年海寧市太陽能產品出口的情況,不過“三高”之下,一向堅強的海寧今年也不免遭遇外貿市場冷霜。海寧市太陽能行業協會相關人員表示,上半年全市出口業務量呈降低趨勢,企業產品漲價的內部調整戰略也初現疲態。
相關數據表明,今年年初毛坯管原材料硼酸、硼砂價格已分別贈幅創紀錄的40%-50%。緊隨基礎生產資料的浮動毛坯管價格也大幅提升45%。另外,太陽能熱水器發泡料則由去年最低時的13000元/噸上漲至18000元/噸,漲幅達38%。業內人士稱,如此高的成本漲幅均攤到每臺太陽能熱水器上,平均加價將達25-35元。
此外,由于太陽能光熱產品出口主要是以美元為結算貨幣,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導致太陽能產品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再加上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致使企業負擔加重。即便太陽能產品享有國家17%的出口退稅補貼,產品價格上升也已成必然。
全產業鏈凸顯優勢
盡管中國太陽能在全世界擁有相當地位,被南非、德國、美國、印度等國普遍認可,但一再提高出口太陽能產品價格,還是讓不少大企業營業額出現縮水。行業專家表示,“能否承受外壓和如何解決壓力是考驗與衡量一個企業品牌力量的最佳標準,‘實力派’通過發動全產業鏈從根本上動態有機調整終端價格;‘偶像派’則亦步亦趨陷入價格戰,治標不治本。”
在出口寒流來襲之際,產業鏈齊全的力諾瑞特是典型實力派,出口產品價格雖有略微調高,但企業并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在內部產業鏈調整機制完善的基礎上,力諾瑞特海外貿易照常進行,且與國外合作項目不斷增多。據力諾瑞特進出口貿易公司人員透露,力諾瑞特不會因為外力而停止出口步伐,相反還會根據企業內部發展情況加大海外業務量。
這一切都源自于力諾瑞特擁有一條堅實的太陽能光熱全產業鏈。據了解,力諾光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600885),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生產的力諾高硼硅玻管在國內外被公認為行業的“龍頭”,占市場總額的65%以上,真空鍍膜管則占國內高端市場份額的70%。力諾光熱之所以成立,就是基于力諾集團從石英砂到毛坯管再到真空管這條穩定的產業鏈基礎,同時這也為力諾瑞特十年來太陽能事業蒸蒸日上打下基礎,特別是在集熱技術穩步提升并取得150℃中溫集熱技術突破以及產品質量保障方面立下汗馬功勞。
據了解,力諾瑞特走俏市場的CPC集熱器正與其優質真空鍍膜管的穩定集熱效率密切相關,再加之引進德國CPC陶瓷鏡面反射技術更使其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無競爭狀態。
海外戰場考驗下的中國太陽能
近年來,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威逼及國際環境組織對全球新能源利用的重視,中國潛在巨大太陽能市場漸成海外各國的誘惑,同時有不少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海內外貿易往來日趨成熟。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產量和保有量已經分別占到世界的78%和54%。今天,中國已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大國和制造大國,并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海外戰場猶能考驗中國太陽能,國際貿易猶能證實一個企業實力。”中國首次實現太陽能技術出口還只在三年前,2008年4月6日,力諾瑞特簽訂向古巴輸出太陽能生產設備及技術的合同,打破了中國太陽能行業無技術出口歷史,標志著中國太陽能行業在尋求國際化突破上邁出了跨越性一步。隨后,有中德合資背景的力諾瑞特向更廣闊世界市場拓展,2010年力諾瑞特上海子公司成立,助推力諾瑞特立足上海、開發國際市場。目前,企業銷售網絡已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其總經理申文明透露,2011年力諾瑞特國際貿易增長率預計實現100%。
與國際市場接軌讓中國太陽能產業更加成熟,也讓不少太陽能企業茁壯成長。出口價格被動抬升或將影響內陸太陽能產業在海外市場份額,第109屆廣交會上的訂單量即可初見端倪,這就更加速了我國太陽能企業對品牌實力與完整產業鏈的重視。(本報記者王爽見習記者郭洋通訊員韓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