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太陽能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大批太陽能企業涌現并一度陷入跑馬圈地、低價競爭的行業循環中,太陽能應用全都止步于熱水利用的層面。直至2010年,力諾瑞特以填補150℃溫區技術空白的太陽能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和真空管集熱器,真正實現了太陽能應用從熱水到熱能的轉變,開辟了太陽能采暖制冷、海水淡化、工農業用熱等多個應用領域。
其實,在核心部件真空管集熱器“當權”下,太陽能熱水器還經歷了CPC-U型真空管集熱器和鈦鍍膜“鈦金管”的典型過渡期,它們由力諾瑞特研發成功,分別憑借“瞬時效率截距0.65”和“吸收比高96%”獨有的技術創新點,使熱水器集熱效率大幅提升。尤其是CPC-U型真空管集熱器最高可提供120℃的熱水,奠定了太陽能熱水工程的大面積推廣,更催化了中溫集熱技術的誕生。
國家“十二五”產業發展目標顯示,要實現2020年我國節能減排40%—45%的總目標,必須加大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能源結構占有率和貢獻率。那么,在工業耗能占據全社會總耗能70%之多的背景下,顯然太陽能工業熱能應用是當務之急,而工業用熱集中在80℃—250℃的現實也成為擺在太陽能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中溫實現了熱能利用,如何將太陽能應用到耗能更大的工業領域是解救全球能源危機的一大關鍵。”在熱能成功應用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2011年5月,力諾瑞特集熱面積達5200平方米、節約標煤達1156噸、減排二氧化碳3005噸的太陽能鍋爐系統全面啟動。而這正是基于力諾瑞特早有的太陽能CPC中溫技術之上,與新開發的鍋爐集成熱力系統結合而成。
相比于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階段性攻關,“建筑一體化”則是浸滲在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之中。9年前,當熱水器還只是停留在民用階段時,為解決太陽能無序安裝引起的物業糾紛,針對當時太陽能熱水器無法滿足建筑多樣化的要求,力諾瑞特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熱水與建筑結合的理念,并且引進、消化、吸收了德國的分體式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研發出第一個可與建筑完美結合的分體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至此,行業邁出了“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第一步。
隨后,濟南、上海、青島、海南等地建設了千余個太陽能工程,并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力諾瑞特又以國內第一部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圖集——《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標準圖集,確立了太陽能納入建筑領域的“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管理”技術標準,并成為行業唯一一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而下一步全方位地解決建筑內熱水、采暖、空調和照明用能將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發力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