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海寧晨陽太陽能熱水器廠 工人)
工人:發泡料它還會不一樣嗎?不可能的,還是一樣的發泡料。頂多就是它們那個設備先進一點,機械化的,全機械化的,質量是一樣的.
【正文】
記者看到,工人首先是把加工好的水箱內膽和外殼放在鋼架上固定住。(空鏡)
接下來,工人分別從兩個桶里舀出兩種不同顏色的液體倒進一個鐵缸子里。
【同期】(海寧晨陽太陽能熱水器廠 工人)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網
工人:這是白料。
記者:這是白料。
工人:這個是黑料。
記者:這是黑料。這按什么比例加啊?
工人:一比一。
【正文】
工人所說的“黑料”是“多亞甲基苯基多異氰酸酯”的俗稱,顏色一般是黑色,故稱黑料;“白料”是聚醚多元醇的俗稱,顏色為白色,故稱白料。黑料和白料經過攪拌后,很快被倒入水箱內膽和外殼中間的空隙中。(空鏡:攪拌)
【同期】
記者:這個要加里邊?
工人:對。
【正文】
原本是液體的黑料和白料發生化學反應,發泡、膨脹起來,很快形成了固體保溫層。業內把這種用黑料和白料混合發泡形成的材料稱作“聚氨酯發泡材料”。
聚氨酯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保溫材料,但其對工藝和技術要求極高,按照工藝要求,生產保溫層的車間應該是封閉的,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0—30攝氏度,同時要有高溫熟化處理設備,但是這里除了兩個鋼架和幾個破桶外,沒有任何其他設備,完全不符合工藝要求。(空鏡)
由于完全是手工操作,在這里生產一個水箱保溫層,需要幾次發泡才能完成。
【同期】(海寧晨陽太陽能熱水器廠 工人)
記者:這個加幾回?
工人:這個加滿為止,一般要加五次。
記者:大約加五次,那你這夠麻煩的?
【正文】
半個多小時后,工人完成了發泡,將水箱從鋼架上拆卸下來。記者發現,剛剛生產出來的水箱保溫層有很多空洞。
【同期】
記者:你這個發泡沒發好啊,這個都是這樣啊。
工人:中間會有空隙。
記者:會有空隙。
【正文】
水箱保溫層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空洞呢? 這位工人向我們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這些空洞是手工發泡造成的——由于手工發泡壓力低,兩次發泡中間很難密合,出現空洞也就在所難免了。
這種落后的生產工藝早已被大廠家淘汰。目前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廠家已經全部采用了全自動高壓發泡機進行發泡,一次發泡成型,保溫層密度大,保溫效果好。有實驗數據表明,使用全自動高壓發泡機生產的保溫層,導熱系數很低,一般在0.02瓦/平方米·度(W/㎡·K)左右,保溫效果好,而使用手工發泡生產的保溫層,由于壓力低,需多次發泡才能完成,保溫層密度小,導熱系數高達0.05瓦/平方米·度(W/㎡·K),與全自動高壓發泡機生產的保溫層相比保溫效果要相差很多。
記者在海寧市晨陽太陽能熱水器廠進行調查時,還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在生產保溫層的過程中,每完成一次發泡,這位工人都要往水箱里添加一些東西(空鏡)。原來工人往水箱里添加的是廢料。這位工人透露,這些廢料都是從廢舊的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上拆卸下來的。那么發泡過程中為什么要添加這些廢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