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新技術的專利發明人是56歲的陳書禎,他是河北省泊頭市第三中學的物理教師,自幼愛動手、動腦,喜歡發明創造的他,人稱“陳科學”。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可,20年中已獲得18項國家專利。“高效太陽能熱水器”“沼氣管道冷凝水自動排放閥”“沼氣池太陽能自動增溫裝置”等技術,都是他研制出來的。
在泊頭市工業區邁特水泥機械公司太陽能供熱系統供暖現場看到,樓頂上一個個太陽能熱水器相串聯,數千根集熱管也串在一起,出水管再與取暖鍋爐連接。這樣,太陽能加熱的水送到鍋爐內,當太陽能供熱達不到所需溫度時,再輔之以電、煤加熱,然后通過供暖系統送到各家各戶。陳書禎稱之為“光電(煤)互補供熱系統”。
陳書禎介紹說,這種供熱裝置最大特點是不怕爆裂。傳統的太陽能熱水器里如長期沒有水,冷水遇高溫可使真空管發生爆裂。而陳書禎發明的太陽能供熱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在太陽能供熱水系統的集熱管內加了一根細小的銅管,運用物理中的“虹吸原理”,改變了冷水從溫度較高的集熱管頂端注入的常規做法。這種太陽能熱水器不但不會爆管,還提高了集熱效率,這項發明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
陳書禎認為,既然國家提倡開發新能源,他的主攻方向自然瞄準節能。新型高效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他在考慮把這項新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日前,陳書禎正與山東一家企業洽談專利轉讓事宜。
現在,陳書禎的新型高效太陽能熱水器已在泊頭育英中學、泊頭第三中學以及信譽樓泊頭商廈使用,這套“光電(煤)互補供熱系統”可用于集體喝熱水、冬季取暖等,大大節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