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打井20多口來供熱
昨天上午,記者趕到青島熱電工程公司,在辦公區域內,記者沒有看到成套的暖氣片子,但是房間比較暖和。技術人員介紹,他們三層大樓使用的是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該系統跟一般的家用空調相似,分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內是風機盤管系統,室外部分采用垂直埋管式土壤源換熱系統。
技術人員說,地下土壤的溫度為恒溫,一般是18攝氏度左右,地源熱泵工程的原理就是利用地下土壤的溫度來交換熱量。工程人員在室外打了20多口井,每口深100米,然后把U形PF管埋進去。管道內有循環水,一進一出就可以提取地下土壤的溫度,實現了夏天制冷,冬天供熱的效果。
【解讀】新能源供熱省錢
青島熱電集團董事長張錄說,這套系統建設成本每平方米400多元錢,運行起來后只需要消耗電量,目前每天耗電量70度,不到百元,只相當于一般家用空調一半的用電量。張錄說,這種新型的地源熱泵工程運行成本每平方米只有15元,僅僅是現行供熱成本的一半。因為設計系統比較簡單,換熱站占地面積也較小,很適合不具備集中供熱的區域供熱和制冷需要。
【進展】明年再上太陽能供熱
記者了解到,2008年,青島熱電集團在劈柴院運行了新能源中央空調系統工程,工程以太陽能、空氣源為主,電加熱為輔的可再生能源空調,可以實現供熱、制冷、熱水的“三聯供”。
青島熱電集團總工程師關軍告訴記者,江寧路34號院新能源中央空調系統工程共分為6個獨立的供熱制冷循環系統,由140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8臺氣源熱泵和3臺快速電熱機組組成,將太陽熱能、空氣熱能、電熱能優化組合,通過壁掛式風機盤管實現房間溫度調節和自動控制,實現全年生活熱水的供應,冬天水溫都能夠達到50℃左右。關軍說,該處運行成本每平方米是15元到20元,比現行供熱成本都要低。
張錄說,明年他們還將在李滄東部的金泓熱力公司建設大型的太陽能供熱系統,這套系統投資在2000萬元左右,系統要利用太陽能來預熱循環水,加熱到30攝氏度,再送到鍋爐中繼續加熱,然后對外供熱。從明年開始,金泓熱力公司將新上兩臺160噸熱水鍋爐,供熱區域將逐步達到2000萬平方米。此外,熱電集團還試點了生物質鍋爐項目,就是把秸稈、污泥和粉煤灰摻入熱煤中來燃燒供熱。本月底,櫸林美邸小區也將啟用臨時的生物質鍋爐為居民供熱。
明年試點單體供熱
關軍介紹說,青島熱電集團在試點地源熱泵、太陽能供熱、生物質鍋爐等基礎上,明年還將試點單體供熱系統,來解決一些難以實施集中供熱邊緣區域供熱。
按照目前的計劃,單體供熱系統分為兩套方案:太陽能供熱、天然氣供熱。兩種方案都可以實現洗澡和供熱兩不誤,系統都需要加裝管道泵和真空高效散熱器。多層建設很適合太陽能供熱,高層建設適合壁掛燃氣鍋爐方案。據了解,單體供熱的原理是利用太陽能或者天然氣把循環水加熱到30攝氏度,然后使用介質來膨脹加熱,達到供熱需求的溫度。
記者了解到,根據目前的估算,兩套方案建設成本每平方米在100元以內,運行成本也會大大降低。“這套系統最大好處是可以解決一些邊緣區域的供熱需求,在節能的同時,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溫暖的冬天。”
此外,記者了解到,熱電集團在李滄東部管網中建設了高溫水管網泄漏預警系統,今年又在遼寧路、熱河路等處管網鋪設了這套系統,一旦管網泄漏就可以給技術人員發短信報警,這在國內還是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