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楠君/攝
能源發展呈現出一些規律:能源發展就是燃料的脫碳過程(氫化過程);能源消費由一次能源慢慢過渡到二次能源,電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還將逐步上升;能源供應,由過去集中式供應到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分布式能源結合。
我國能源轉型形勢迫切,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15%,占世界能源消費量的23%,能源需求壓力巨大。國家三分之二原油,約半數天然氣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且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能源轉型的實質就是通過能源革命,實現能源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減少能源消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穩定、綠色、經濟、便捷的現代能源服務。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能源轉型更為困難:一是體量大;二是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三是能源消費仍在增長。
關于能源需求側轉型的一些思考——
能源需求側轉型就是要節能,煤炭開發要逐步由損壞環境——少損壞環境——不損壞環境到有利于改善環境轉型。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輸送網絡轉型,降低能源運輸環節成本,提高能源供給效率。
大力推廣各種熱泵技術應用,熱泵技術、空氣源技術或者地緣熱泵,消耗1分能源能獲取3到4分可利用能源,大幅度提高量能源利用效率。
綜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科技決定能源的未來,要重點加強研發力量。
體制轉型方面,要打破地區封鎖,行業壟斷,還原能源商品屬性,特別是需要構建新能源技術發現、甄別、篩選、培育、試點推廣應用一條龍新機制,加快能源轉型進程。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能源供給,在開放條件下保障能源安全,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增強國際能源話語權。